“本届省运会水平高、组织好、赛风好、宣传好,体现了时代特征、河南特色和焦作特点,对此,省体育局和省运会组委会对焦作的筹备和承办工作是非常满意、充分肯定的。”9月27日,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德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问:彭局长,您好!目前本届省运会所有项目的比赛已基本结束,请问您对焦作市的筹备和承办工作有何评价和建议?
答:4年来,焦作在筹备省运会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不仅维修和改造了各县市区及学校的体育场馆,而且投资兴建了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太极体育中心。该体育中心体现了人文精神,把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太极文化融入建筑群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场馆实际、实效、实用,为焦作今后的全民健身活动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问:您对本届省运会开幕式的印象如何?
答:本届省运会的开幕式非常成功,没有瑕疵,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焦作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本着“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约隆重”的原则,把开幕式办成了一场具有中原特色、焦作特点、时代特征的盛会。总的来说,我没有想到,焦作能把开幕式组织得这么好;也没有想到,焦作举办的大型活动能高度体现本地的特色;更没有想到,参加开幕式的演员具备这么高的素质。在这里,我代表省体育局和省运会组委会对筹备开幕式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对开幕式所有参演的同志表示感谢!
问:本届省运会,焦作既是承办者,又是参赛者,您对焦作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中的表现有何评价?
答:在本届省运会上,焦作代表团各运动队的表现非常优异,最突出的特点是各个项目都具有较高水平,开展的竞技项目一是多,二是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篮球,在焦作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另外,焦作代表团在射击、田径等项目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说明焦作在抓基层基础工作和青少年业余训练方面舍得下功夫、下本钱,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可以说,焦作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发展无止境,进步无止境。希望焦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抓好全民健身和青少年训练工作,又要注重重点突破,力争为省队和国家队多输送优秀的运动员。
问:省运会青少年组比赛项目设置有何特点?
答:青少年组的比赛紧紧围绕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和河南体育强省建设进行改革,项目设置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年龄组别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全国青年运动会等赛事衔接;二是增加三大球(篮、排球三人制,女子足球7人制)项目,增设田径项目乙组综合测评;三是制定在专业队集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不得参赛的规定,使省运会真正体现了全省业余训练的真实水平。
问:本届省运会首次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请问都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把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我们首次把登山、健步走、健身秧歌、集体太极拳剑、自行车等群众日常喜爱的健身项目纳入省运会竞赛当中;首次设置中学生组;10个省直管县首次组团参赛。此外,我们还在部分项目中首次设置老年组,使参赛运动员年龄跨度达到60岁。我们还创新组别设置,共设青少年竞技组、学生组、社会组三个组别,其中学生组分为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社会组分为省直机关组和省辖市组。社会组不设单纯的金、银、铜牌,而是颁发一、二、三等奖,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问: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体育的本质要回归到百姓当中,您如何理解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我认为,中国体育首先需要的就是全民健身,但金牌也是需要的。我们不能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立起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竞技体育发展了,会极大地增强全民的体育意识;群众体育发展了,也会涌现出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人民体质。
问:未来几年,我省体育事业的规划和前景是怎样的?
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新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规划措施。一、竞技体育的项目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积极与国家优势项目接轨;二、体育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到2015年,所有省辖市和50%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6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四、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力争“十二五”时期新创建10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个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50%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省每年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4000人。
我们相信,随着各方面工作的落实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进一步政策指导,我省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全民身体素质也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本报记者 孙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