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无家可归的中华鲟
长江水体污染、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割让”、船只渔网的误伤,都让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日益脆弱。葛洲坝阻断了中华鲟通向产卵场的通道,32年间已由1万余尾锐减至如今的57尾,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危险。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zi色feng铃:动物与人类都是地球的主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占用也会把自己逼到绝路。中华鲟的“小家”不保,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家”也会遭殃。因此,即便我们追求再高的经济利益,也要给野生动物留一条生存的活路。
@金卫www:地球是动物的天堂!现如今,动物们连最基本的生存空间都被剥夺了。谁之过?或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维护自然平衡的基础之上,否则,后果只能由人类承担。
@悠然阿朵: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的现实,再次给决策者敲响了警钟。切忌盲目和偏颇,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爱苇之人: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后代只能靠灭绝动植物的图片来了解它们时,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环保和政府等相关部门都要放下眼前的经济利益,共同参与到拯救濒危动物的行动中。
@Yang森很懒:我建议,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将保护中华鲟的管理纳入到法制轨道。
@Summer——张小怪:没有利益就没有杀戮,且环境污染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大家也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互相监督。
@请叫我肉肉__贺肉肉:保护环境,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我转发,我承诺!
@笑里永远不藏刀: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中华鲟及其他动物,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也需要很多具有较高技术性和专业性的人士来承担。作为普通人,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家园;作为政府部门,除了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外,一定要协调好发展经济和生态平衡之间关系。
@在下小鲁:保护中华鲟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综合管理,这个部门要能够协调相关的单位,避免政策落空。
@初时点默:相关部门一定要想办法保护好中华鲟的生活区域。此外,我们还可采用人工养殖的办法扩大中华鲟的数量。
@奥格了:沿长江各省份要加强对各自支流水体情况的检测,严格执法,对不达标或偷偷排放污水的企业要严加惩治;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沿江各省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湖北宋君:任何水利工程建设必定会给当地生态造成一定影响。目前,我们可采取人工受精等方式培育中华鲟幼苗,并模拟野外生存环境,最终将更多中华鲟放回长江。
【下期话题】
该不该对孩子下“禁网令”
“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去哪儿了?”日前,首都互联网协会针对全市4005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53%的孩子课余时间选上网,其中上网时七成中学生在进行网游、影视音乐、网络小说等娱乐活动。青少年由于上网误入歧途的案例屡见报端,“该不该对孩子下达禁网令”成为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