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远行,我与一位台湾同胞同乘,叙谈良久。祖籍江西的他常游览祖国大陆的壮美山水,但在谈话中他绝少提及美景,反而提到的三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租车。为方便出行,该台胞电话预约出租车5时30分启程,车提前20分钟到位,司机电话急催客人10分钟内出发。习惯守时的台胞对此不解,争辩自己并非军人,做不到10分钟内洗漱完毕,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二是买梨。该台胞见路边小摊的梨不错,问价后要求买一颗,不料引来女摊主不屑。梨价1.6元,台胞递过2元,摊主随手扔给蹲在地上玩的女儿找零,引起台胞不满,遂言语纠缠起来。
三是喝咖啡。在机场咖啡馆里,台胞点了一杯50元的冰咖啡,不久服务员端上,并附送一袋糖块。冰咖啡无法溶糖,他便要求糖稀代替,并提醒服务员若加糖块需在冰咖啡热时加入。他的好心未换来感谢,反被讥讽说“人家喝60块钱的咖啡还没说什么,你喝50块钱的反倒说三道四”,于是又是一番舌战,甚至差点激怒台胞投诉。
三件小事都发生在服务行业,简单地说,这些小事看似关乎职业素养,根源却在思想观念,没把“小错”当回事,便大体失于小恶。环顾我们身边,类似事情时有发生,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抹黑了自己的形象,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国庆节即至,正值旅行高峰,期间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少些损人不利己的小节,多些和谐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