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保定的一位老人乘公交车时,因认为大学生乘客没给自己让座,而“公交司机不管”,便与同行的一名妇女站在马路中央用身体拦住公交车,后在警方调解下收场。
公交车上的让座、争座战争,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像这样因不让座拦车的,还是不太多见。
细看此事,有几点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学生给老人让座的问题。作为文明窗口的公交车,是展现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一般的公交车,都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所以,最应该起身让座的,是坐在这些座位上的人,如果是健康的年轻人,就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起身把座位让给老人。如果真如新闻中所说,大学生并没有给老人起身让座的话,确实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和人们的指责。
其次,有人认为,大学生和老年人在车上发生争执,作为车长,如果积极作为,干预在萌芽之时,制止在发展之中,许多让座、争座战争便会化干戈为玉帛,危害程度便会降低乃至消失。但是,也有质疑之声响起,司机要一边开车,还要不要一边调节乘客让座冲突?司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专心开车,参与进来,如果因此而引发交通事故,全车人的安全该由谁来负责?
再有,咱就得说说老人家的事了。老人的矛头直接指向学生和司机,责怪司机不提醒,埋怨学生不让座。后来就干脆和同车妇女拦车,造成交通混乱达两个小时。转过来说,就算是学生和司机方都有错,老人大可不必这么着急上火,害的全车人跟着一起遭殃,甚至造成交通混乱。不管怎么说,老人的年龄大,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多一点宽容和忍让也未尝不可。
最后,还有一方不得不说。那就是前来处理事情的警察。警察最后没有对司机和老人进行处罚,而是选择直接放行。实际上,拦车的老人和妇女堵了公交车两个多小时,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混乱,这样是否应该算是“扰乱公共秩序”。若是换成年轻人这般“滋事”,警察能够直接放行吗?这样的做法,实则是给不讲理也不讲法的老人“网开一面”,若下次再遇到这类事件,老人继续拦车堵路,事情又该如何处理?
本来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愈演愈烈,多方参与,成了一场“公交风波”。介于此,希望大伙儿都能冷静处理,认真反思一下。也许,有些事情就能真的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