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通讯员张国富)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2013至2014年度“两定单位”服务质量考核工作会上了解到,我市通过实施医疗费用总额预算付费方式改革、推行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加强对“两定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各项基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惠及更多参保病人。据悉,市直实施总额预算付费方式3年来,人均住院天数由改革前的25天降到17.3天,参保病人年减少负担1500万元,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贵”问题。
据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群已分别覆盖94.6万、31.3万、28.1万。2013年度,市直参保职工住院报销4.6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9244万元;门诊重症慢性病就医11万人次,报销医药费2885万元。市直参保居民住院报销2.6万人次,报销医药费7344万元;门诊重症慢性病就医1261人次,报销医药费309万元;享受居民门诊统筹报销2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247万元,有效减轻了参保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总额预算付费方式改革
有效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我市城镇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管理进一步规范,保障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尤其是医疗费用总额预算付费方式改革在我市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3年开始,我市所有县级医保经办机构相继开展了总额预算付费方式改革,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过度医疗现象得到遏制,促进了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市直实施总额预算付费方式3年来,人均住院天数由改革前的25天降到17.3天;每年医疗总费用平均少支出3500万元,其中参保病人减少负担1500万元,医保基金少支出2000万元,初步遏制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3年度,为了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确保预算费用不超标,我市各定点医院严把出院、入院标准,病人在院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指标控制,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马村区人民医院、中铝职工医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余。”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度,市直共有25家医疗机构出现结余,结余金额827万元。其中,14家二级以上医院统筹基金出现结余的有9家,结余金额745万元,占全部结余金额的90.1%。
加强对“两定单位”监管
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为了让有限的医保基金真正惠及参保病人,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强化监管手段,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的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保险费用严格审核把关,堵塞漏洞,减少基金浪费,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对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定点监控重点联系城市的要求,今年我市开始运行医疗保险阳光智能审核系统、医疗服务监控信息系统,在每家定点医疗机构安装网络报警系统,重复检查、违规用药等情况一旦出现,这套网络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信号。通过事前、事中网络监控,事后严查的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进行全程监管,促使定点医院主动加强自我管理和控制,提高其控制医药费用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杜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同时,聘请市级资深专家,对今年2月份的986份职工医保病历进行审核,发现违规病历396份,涉嫌违规费用50余万元。
此外,我市还坚持信息通报和披露制度,每半年将全市二级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等指标情况在《焦作日报》、市人社局网站公布,加大社会监督,引导参保群众合理就医。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对28家定点医院、35家定点药店医保刷卡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8家医院、6家药店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暂停了严重违规的6家单位的医保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