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苏金亭
今年33岁的陈双利,娘家在孟州市西虢镇梁庄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受父母影响,陈双利从小就善待老人、孝敬老人。2008年,陈双利嫁到西虢镇寺上村后,她除了打工挣钱,还把家务活全部揽下来,对公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婆婆突然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陈双利毫不犹豫地辞去外面的工作,一心一意伺候婆婆和操持家务。
从此,繁华的世界好像与陈双利隔绝了,她把自己的幸福融入到照顾婆婆和操持家务的生活中。每天早上,陈双利给婆婆穿衣、梳头、洗脸,再把婆婆搀扶到轮椅上。一日三餐,她都会先问婆婆想吃什么,然后再做饭。遇到家里其他人不想和婆婆吃一样的饭时,她就会分锅另做。每天晚上,她伺候婆婆睡下后,又去忙其他的事情。一年四季,陈双利差不多一两天就要给婆婆洗一次脚、按摩一次,天气好时,就把婆婆搀扶到家门口晒太阳。
为了不让婆婆感到寂寞,只要看到大街上有其他老年人,陈双利就会邀请人家来和婆婆聊天。她还给婆婆买了个唱戏机,让婆婆听戏解闷。遇到有庙会,陈双利就用轮椅推着婆婆去赶会。街坊邻居说,陈双利的婆婆遇到了一个好媳妇,说陈双利简直就是她的“拐杖”。
在陈双利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体重也增加了。陈双利的公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逢人就夸媳妇待他们比亲闺女还亲。看着弟媳伺候母亲很辛苦,陈双利婆家两个出门的姐姐心里很感动,便想着把母亲接到自家住一段时间,让弟媳歇歇。可是,她们的好意被母亲拒绝了:“俺家双利啊,可比你们亲多了!”母亲半开玩笑的话,让姐妹俩对陈双利更多了一分敬重。
陈双利早年曾在郑州学过理发。街坊邻居知道她有理发的手艺后,总会隔三岔五地找她修剪头发。对此,陈双利总是有求必应。陈双利受到了全村父老乡亲的高度赞扬,连年被评为村里的“好媳妇”。
“孝敬老人是晚辈应尽的义务,没什么可炫耀的。至于对乡亲们,俺没有多高的文化,也没有多少财富,能帮上点忙就多帮一些,反正也累不着。”陈双利朴实的话语,正是她这些年来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