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控室,液态氨罐区疑似发生液氨泄漏,我与前往巡查的另一名巡查员失去联系。”9月30日10时40分,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控室接到巡查人员报告。与此同时,该公司中控室内的有毒可燃气体报警仪已经开始报警,中控室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液态氨罐区发生泄漏现象,液态氨罐区的喷淋装置已自动打开。
随后,组织疏散、设置隔离、喷淋、堵漏……医疗队、抢险队、清静下水组、物资供应组、环保监测车纷纷赶到现场参加救援,抢救伤员、消防洗消……
这一幕幕逼真的场景不是一场真实的安全事故,而是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假“演”真“练”的方式开展的一次液态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据悉,此次应急预案演练是为了检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与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协调配合能力,检验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检验企业生产车间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应急处置设施、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防护装备的完好性,验证应急救援及抢险器材、装备的适用性,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应急意识,普及环境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提高各级指挥人员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及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环保局与博爱县环保局、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此次环境应急联合演练活动。
此次环境应急演练以“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部液态氨罐区液氨输送管线破裂,大量液氨泄漏,导致现场人员中毒”为假想命题,设定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风向风力假定为东北风二级。
10时40分,假想事故发生后,该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展开应急救援。
据了解,液氨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它极易燃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液氨轻度中毒可出现流泪、咽痛、咳嗽等;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高浓度氨甚至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睛和皮肤灼伤。国家职业卫生规定,厂区每立方米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得超过30毫克,居住区大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每立方米0.2毫克。
演练过程中,各救援小组按照演练方案全力投入“战斗”。保卫人员到场后立即设立警戒区域,疏散附近岗位人员,对周边范围内各道路路口进行戒严,防止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抢险组队员穿着防火服深入氨区查明液氨泄漏准确部位及泄漏情况,检查围堰是否封堵,并打开罐区外界消防炮,增加稀释水量。专家组进入中控室询问情况后,进入该公司现场指挥部,各应急组组长在现场指挥部会合,并在其统一指挥下开展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医务人员对中毒员工进行快速救护,将其送至医院救治;检修人员佩戴防护用品进入现场进行泄露点堵漏工作……整场演练组织得力、环环相扣,将液氨泄漏危害降至最低,避免了爆炸事件的发生。
泄漏点封堵成功后,环境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迅速降低,这时以市环境监测站为主的应急监测组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对罐区附近环境空气中的氨浓度进行监测。
据介绍,作为我市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力量,市环境监测站自2010年开始,陆续投资450万元,在大气监测方面,补充或更新了包括C-16型便携式气体应急检测仪、TY2000-B型便携式气体应急检测仪、车载便携式气相色谱、便携式气质仪、便携式双FID快速分析气相色谱、PID检测仪等快速监测仪、监测管和应急监测车;在水质监测方面,新增重金属测定仪、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COD快速测定仪和水质的参数现场测试仪等快速测定仪器。目前,该站已具备包括氯气、氨气、硫化氢、氯化氢、甲醛、苯等60余项大气监测因子,以及COD、氨氮、硫化物、氰化物等30余项水质监测因子的监测能力,加上砷、铜、汞、镉、铬等20余项重金属监测因子,该站具有大气、水、土壤中百余项指标的监测能力,为我市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确保我市环境安全,提供了坚实的能力保障。
11时10分,演练圆满结束。之后,评估组认真分析了此次演练全过程,并结合演练过程中预案和处置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市环保局局长秦中华对这次联合演练给予高度评价,对今后的环境应急演练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联合演练是在事故场景预先设定、演练脚本反复推敲、应急装备提前准备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开展的一次应急观摩演练,与实际环境应急应对工作还存在一定差异。为此,要认真总结这次演练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各种保障措施,扎扎实实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各级环保部门、风险单位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线、是环保工作的底线、是企业的生存线的理念,必须将环境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工作,突出抓好预防工作,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措施,切实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