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新忠 通讯员崔红星)近日,记者从云台山景区了解到,十一黄金周期间,该景区周边山村共接待游客10.39万人次,不仅景区内服务区客房爆满成为普遍现象,还直接拉升了修武县城、焦作市区以及新乡、郑州的客房需求。
我省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号角吹响,“景城融合”的大幕拉开,而作为全国知名景区、我市旅游景区龙头的云台山,已经在融合发展的高速路上疾驰,努力实现在转型中提升、在融合中发展,锻造全省现代服务新的高地。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在云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里,总投资1亿元的“竹林七贤”文化园项目正在实施,主要修缮建设内容包括七贤堂和孝女塔保护与利用、水系恢复、竹文化开发、遗迹保护与利用等工程。项目建成后,游客可以徜徉在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穿越时空,聆听“竹林七贤”谈玄清议,吟咏唱和,把酒言欢。
2010年以来,云台山景区以项目为带动,大力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深挖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变门票经济为产业经济,变自然观光型为休闲度假型,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背靠大树好乘凉,傍着云台山景区,许多山区百姓走上旅游致富之路。乡村游、生态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在云台山景区附近迅速兴起,吸引了众多游客走入大山体验农家生活,带动了游客的“二次消费”。特别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云台山镇一斗水村,从原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省内外闻名,村中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浓郁、淳朴的山村生活成为游客的“世外桃源”。
改革创新激活了旅游业发展的一江春水,省、市在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上,给政策、送实惠,创优旅游发展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纷纷抢滩,逐鹿云台山。目前,在修武县,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
崔小花历经10余年的奋斗,从“卖伞女”到“庄园主”、再到“村长”,一路走来,见证了修武县旅游业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的过程。她先后办起西夏山庄、锦绣云台温泉山庄,直至目前的七贤民俗村。其实,她只做了一件事:给云台山景区做配角、补链。如今,在云台山脚下,她投资5亿元建成的七贤民俗村,是一个集民俗文化、河南小吃、室内温泉、特色餐饮、星级住宿、休闲娱乐、拓展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东风吹来满眼春”,乘着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东风,旅游大县修武又一次迎来历史性的机遇,顺应百姓期待,“景城融合”呼之欲出,实现修武城区发展与云台山景区发展齐头并进、比翼齐飞。
“景城融合,就是要变势能为动能,把旅游发展带来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通过强力实施组织、政策、交通、人才、环境、金融和产业七大项目支撑,推动产城互动,实现景城繁荣昌盛。”云台山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靠叫卖云台山水的修武,已不是“修兵练武”之地,而是“修心尚武”之地,大力发展高端教育论坛、健康服务业等产业;做深做精传统产业,从快从优推进新兴战略产业;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高歌猛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秀美景区相得益彰。
山上、山下,鼓声如雷、干声震天,28万修武人民正在向现代服务业新的高地发起冲锋,努力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及美丽焦作建设中当标兵、做榜样、居前列,让千年古县在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