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命脉,也是一个城市的魂。水,为城市增加了灵气,也会带来财富和生机。正因此,自古以来,城因水而定,亦因水而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因势而定,作出了把焦作建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重大决策,并实施了以水系、铁路、能源、生态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建设”。10月14日至16日,市党政考察团赴山东菏泽、临沂和江苏徐州,专项考察这三个城市开展水系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经验和做法。自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记者的随行采访报道,敬请关注。
在“牡丹之都”菏泽,有一条玉带般的河流穿城而过,她与闻名遐迩的曹州牡丹园朝夕相伴,共同演绎着菏泽“花城水邑”的精彩。
这条河,就是流淌着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赵王河。她的华美转身,是菏泽市委、市政府开发改造一条河流、变民本思想为民本行为的最好见证。
10月14日下午,乘游船穿行在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赵王河公园和赵王河湿地,听着当地领导介绍赵王河的前世今生,我市党政考察团成员们不住地赞叹道:“10年坚持改造治理,不仅活了一条河,也活了一座城。”
赵王河流经菏泽市牡丹区、菏泽开发区,长度为28.3公里,流域面积为360平方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赵王河长期被废弃物填占、污染,防御洪、涝、旱、碱能力明显降低,严重影响了菏泽城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
本世纪初期,菏泽市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城市发展勾勒了宏伟蓝图,目标是要把菏泽建成以“花城水邑”为依托的平原森林城市。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其编制的《菏泽市赵王河公园景观带详细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赵王河打造成为“活力之河、魅力之河、生态之河”,整个赵王河风景区也将建成菏泽市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重要景观带。整个风景区用地以城市开放绿地为主,体现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功能,根据地块特征及资源特点,结合现状水系、地形、植被等因子,形成“一轴六片十区”的结构布局。
有了目标就有了奋进的动力。2004年,开发改造赵王河的号角吹响,菏泽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赵王河公园景观带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宜居环境进而带动城市开发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精心打造,此后10年间,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排除污水、彻底清淤、封堵排污口;邀请国内知名水生态专家实地考察,用生物方式修复水生态环境;每年为赵王河补换水4~5次,并对水面实行全天候保洁;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监测系统,在河道重点部位安装了水质、水位监测设备,定期观测水位、化验水质,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菏泽人,对赵王河倾注着真挚的感情。
10年坚持不懈,赵王河完成了巨变。现在,这条纵贯城区中心16.3公里的河流,河面最窄处100余米,最宽处500余米,水域面积达668公顷,已超越扬州瘦西湖的4倍。赵王河公园十里生态景观长廊景点纷呈、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小桥流水、碧波荡漾、环境宜人,已成为菏泽中心城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赵王河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因河而变,赵王河的华美转身也成就了菏泽城的欣欣向荣。10年间,菏泽市区不断向东拓展,赵王河公园景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赵王河像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把新鲜的血液和生长能量输送到新城的每一个角落。如今,30余公里的公园道路上,丹阳路桥、八一路桥、中山路桥、长城路桥等市政桥梁如长虹卧波,横跨东西。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菏泽大剧院、民俗博物馆、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的永久会址等60余座景观构筑物星罗棋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赵王河这条金线上。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牡丹园以及近200种乔灌木,把菏泽城装扮得犹如一个大花园。
据当地有关负责人向考察团介绍,赵王河的改造,不仅带来土地置换、土地开发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房产带动商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经济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赵王河沿岸公共场馆的建设,促使新的商业中心快速形成。如今的赵王河,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新、老城区,菏泽城也因此突破了外圆内方的格局,到2020年规划用地也将扩展到74.8平方公里。菏泽,正从鲁西南的小城镇,向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迈进。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