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市中等职业教育素质能力大赛成功举办
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开幕式暨书画作品展在孟州举行
扎实推动整改工作
让幸福滋润农村娃的童年
图片新闻
默默耕耘 静等花开
图片新闻
马村区教育局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市教育系统:扶贫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幸福滋润农村娃的童年
——记武陟县嘉应观二铺营小学教师李之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刘会琴

  2008年12月,在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冬天里的童话——相约焦作、对话新教育”研讨会上,李之梅和新教育初步邂逅,从此以后,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在实施新教育的过程中,李之梅不仅用诗歌开启孩子们每一日的黎明,他还为每个孩子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生日赠诗。2009年10月22日,李之梅为他的学生金明帅写了第一首生日诗《你是我的最爱》,在班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孩子们悄悄把自己的生日告诉了李之梅,期盼能在生日那天得到一首属于自己的生日诗,李之梅也一一满足了孩子们的小小愿望。如今,在李之梅的博客里,储存了50多首孩子们的生日诗,如黄天庆同学的《有一个愿望》、吉颖辉同学的《有这样一个男孩》、裴璞同学的《追梦少年》等,这一首首契合孩子们当下生活的生日诗,成了孩子们最为珍贵的生日礼物。

  除了给学生写生日诗,李之梅还坚持每天为学生写教育日记。无论是对成绩遥遥领先的优等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困生,无论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进步还是生活中遭遇了挫折,李之梅都会用或三言两语或意味深长的教育日记与孩子们交流,提醒优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鼓励学困生树立自信、走出低谷。如今,李之梅为孩子们写下了3300余篇教育日记,合计约80万字,用了18个厚厚的日记本,这些日记成了李之梅和孩子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李之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知,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他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读书,但农村学校的图书太少。2013年8月26日,市新教育研究室通过心平公益基金会和“燃灯者计划”,为他们班申请捐赠了书柜和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一下子解决了班里孩子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从此以后,班级的图书角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本本图书被一个个孩子带回家中,津津有味地吮吸着书中的营养。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李之梅在班里举行了“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比赛、远航班首届读书论坛、填写阅读记录卡等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推荐给更多的同学。从这些农村孩子日渐自信的演讲和流畅的文字中,李之梅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巨大变化。同时,李之梅和他的班级也有了许多额外的奖赏:李之梅陆续获得“全国新教育春季种子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焦作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李之梅写的《新教育叙事》入选了童喜喜老师编著的《这一群有种的教师》一书,他的论文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三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交流。他的班级在校讯通网站举办的河南省第八、九、十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并被校讯通主办的杂志《家长会》进行专题报道。

  将近6年的新教育历程,李之梅每天从早忙到晚,头上的青丝渐渐斑白,许多人都不理解也不在乎,但李之梅在乎的是——因为自己和新教育的相遇、相识、相知,这群农村娃的童年也能够润泽在幸福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