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会琴
2008年12月,在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冬天里的童话——相约焦作、对话新教育”研讨会上,李之梅和新教育初步邂逅,从此以后,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在实施新教育的过程中,李之梅不仅用诗歌开启孩子们每一日的黎明,他还为每个孩子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生日赠诗。2009年10月22日,李之梅为他的学生金明帅写了第一首生日诗《你是我的最爱》,在班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孩子们悄悄把自己的生日告诉了李之梅,期盼能在生日那天得到一首属于自己的生日诗,李之梅也一一满足了孩子们的小小愿望。如今,在李之梅的博客里,储存了50多首孩子们的生日诗,如黄天庆同学的《有一个愿望》、吉颖辉同学的《有这样一个男孩》、裴璞同学的《追梦少年》等,这一首首契合孩子们当下生活的生日诗,成了孩子们最为珍贵的生日礼物。
除了给学生写生日诗,李之梅还坚持每天为学生写教育日记。无论是对成绩遥遥领先的优等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困生,无论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进步还是生活中遭遇了挫折,李之梅都会用或三言两语或意味深长的教育日记与孩子们交流,提醒优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鼓励学困生树立自信、走出低谷。如今,李之梅为孩子们写下了3300余篇教育日记,合计约80万字,用了18个厚厚的日记本,这些日记成了李之梅和孩子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李之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知,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他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读书,但农村学校的图书太少。2013年8月26日,市新教育研究室通过心平公益基金会和“燃灯者计划”,为他们班申请捐赠了书柜和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一下子解决了班里孩子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从此以后,班级的图书角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本本图书被一个个孩子带回家中,津津有味地吮吸着书中的营养。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李之梅在班里举行了“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比赛、远航班首届读书论坛、填写阅读记录卡等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推荐给更多的同学。从这些农村孩子日渐自信的演讲和流畅的文字中,李之梅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巨大变化。同时,李之梅和他的班级也有了许多额外的奖赏:李之梅陆续获得“全国新教育春季种子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焦作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李之梅写的《新教育叙事》入选了童喜喜老师编著的《这一群有种的教师》一书,他的论文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三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交流。他的班级在校讯通网站举办的河南省第八、九、十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并被校讯通主办的杂志《家长会》进行专题报道。
将近6年的新教育历程,李之梅每天从早忙到晚,头上的青丝渐渐斑白,许多人都不理解也不在乎,但李之梅在乎的是——因为自己和新教育的相遇、相识、相知,这群农村娃的童年也能够润泽在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