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金秋登五台山
两头都爱看的 商业启蒙书
追忆张贤亮: 感谢他对时代 真实而细微的记录
焦作——可爱的家乡
美术馆
视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张贤亮: 感谢他对时代 真实而细微的记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贤亮 (本报资料图片)
 
   

  □何晨阳

  有人说他张狂,有人说他真实。为文,他著作等身;经商,他富甲一方。生于南京、成名于宁夏的作家张贤亮走了,同时也给社会注入了新话题。众多读者甚至一些“90后”通过各种途径来哀悼这位老人。他的文字和思想为何如此让人留恋?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评论称,张贤亮曾是影响一代人青春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写实中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心理描写,他个人在潇洒幽默的外表下有来自苦难的坚韧和生存智慧。

  谈到张贤亮,不得不谈他被读者贴以“伤痕文学”标签的作品,如《灵与肉》《绿化树》等,由于惊人的细节刻画和还原能力,以及本人现实生活中本色的表露,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别样的震撼。也正因此,他的小说成了中年人回味反思过去、年轻人了解父辈经历的一面镜子,这也让他从不缺青年拥趸。

  文学作品在写实、写意之外,还有让人思考的一面。与一些“苦难”作家乐于以“那段日子”为噱头炒作自己、自我封圣相比,张贤亮则坦荡、率真得多,他不回避一些非议,但也从不主动给自己贴金,即便10年前被“封”为“中国作家首富”时,他也只是以“丐帮首领”的调侃作答。

  文人只是张贤亮的一面,他在经商上也做得非常成功。这就不得不说为游客熟知,拍出过《牧马人》《大话西游》《红高粱》等作品、被誉为“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城。影城这种在荒芜中被造出的一片繁华,似乎与张贤亮本人的性格耦合,因为不管是在农场劳动、还是在那段艰苦岁月中,他始终把自己当成生活的改造者,而非顺从者,他是那段历史的忠实观察记录者,却不是故步自封、沉湎其中的批判者。

  对人也是如此。张贤亮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敢说真话随性而为,亦有人认为他与“高大上”的潮流格格不入,但抛掉种种标签、率性而为的世俗,岂不就是很多人苦寻却不得的一种境界。

  如今斯人已去,重新思考,我们才明白,文学就是文学,文学作品反映了作家的经历和心声,凸显了那个时代。它为我们提供谈资的同时,更多的是延展我们经历的长度和宽度,不一定非得画上框框、贴上标签。

  我们追忆张贤亮,不仅仅是因为那几本脍炙人口的小说,更多的是感谢他对时代真实而细微的记录,能让未曾亲历却试图观察那个时代的后来者擦亮眼睛执着向前。一个作家,能做到此,殊为不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