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勇做“百年老店”
省级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如何申报
图片新闻
微耕机“耕”出大市场
生物法制备大米多肽产品 科技项目落地湖北
科力达:走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开发研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力达:走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马允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尊重科学,鼓励创新,舍得投入,不仅使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还更环保,是科技创新让我们公司的路越走越宽,前景越来越广阔。”日前,记者在位于我市西部工业集聚区的市科力达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综合部副部长梁保卫自豪地说。

  据了解,科力达是以研制、生产、销售电熔锆、稳定锆、二氧化硅等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科技企业,目前有锆材料生产线5条。其中,有电熔锆球生产线2条、粗粉锆材料生产线1条、微粉锆材料生产线2条,年产电熔锆材料6000吨、电熔锆硅微粉3000吨。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看不到浓烟与灰尘,闻不到刺鼻的气味。面对记者的疑惑,梁保卫说:“这都是托了科技创新的福。”多年来,科力达公司在董事长梁国庆的带领下,不断根据企业特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摸索总结经验,培养技术人才,改进生产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水为循环水,烟尘收集有先进的烟尘收集设备,不仅节能降耗无噪声,还实现了废物回收再利用。”梁保卫指着车间内一袋袋白色的粉末告诉记者,“这就是通过过滤回收方式回收的二氧化硅微粉,如果任由其排放,就会造成粉尘污染,但回收后,就成了在混凝土浇筑中很好的材料。同样,我们利用先进的旋风收尘工艺回收的二氧化锆粉,进行造粒回炉冶炼再利用,既节能环保又提高效益。”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科力达坚持“科技起家、人才兴厂”的理念,与上海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进行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目前,该公司科研基地面积700平方米,研发面积302平方米,中试基地面积1800平方米,培训场地面积124平方米,研发人员17人,占员工总数的15.4%,仪器总价值236万元。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已申报专利10项,获得专利授权2项。与此同时,该公司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成本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与国内多家大型锆化工生产企业、陶瓷色釉料生产企业以及耐火材料厂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前不久,该公司的产品还走出国门,参加了西班牙的陶瓷展。

  在生产车间的北边,记者看到一大片厂房正在建设。“那是我们公司即将建成的选矿车间。”梁保卫说,“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我们制定了以锆材料发展为契机,坚持走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之路,建成全国最大锆材料生产基地的目标。我们将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主导产品延长企业产业链,把企业建成人才荟萃、效益突出的国际化锆材料工业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