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焦作是国内外知名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为了把焦作打造成生态宜居宜业之城,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于防洪、灌溉、补充地下水、生态建设等功能需要,决定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水系自然景观。
通过城市水系建设,焦作市城区可形成景观河道150公里,新增水面1.8万亩,新增库容3500万立方米。届时,一个山清水秀、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宜业之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突出六大功能 建设城市水系
建设城市水系是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防洪保安、农业灌溉、地下水补源、生态建设、景观提升、转型发展”等“六大功能”需要出发,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焦作地处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坡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南北落差近100米,汛期洪水来猛去速,市区原有的“六纵三横”河流体系防洪标准低,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西向东穿越中心城区,改变了城区原有的防洪排涝体系,给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工程和焦作城区的防洪安全造成了很大隐患。因此,完善城区防洪体系,提高城区河道防洪标准迫在眉睫。
焦作是全国的粮食高产、主产区,为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焦作利用黄沁河过境地表水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依托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规划建设引黄大型灌区意义重大;焦作有着100多年煤炭开采史,长年的矿坑排水,加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严重不足;焦作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蓝天绿水,需要调节城区湿度,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气候;焦作市的云台山、太极拳叫响海内外,改造原有的河、湖、库、渠,打造亲水新景观,能够提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焦作水系建设事关焦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对焦作长远转型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廊六脉”连山水
“五库六湖”嵌明珠
焦作市城市水系建设整体思路是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焦作市城区水系建设范围东起东海大道,西至中南路—焦晋高速公路,北起影视路—焦辉路,南到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约214平方公里。通过整治城区河道,建设引水工程、调蓄工程等,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
“四廊”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以及蒋沟河等自西向东走向的四条河道,形成城市四条绿色廊道。
“六脉”即城区自北向南流动的6条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和山门河,形成优美的滨水空间。
“三环”即新开挖怀庆河、山阳河、太极河、七贤河,连通沁泉湖、山阳湖、新河、大沙河;新开挖迎宾河、智水河,连通沁北干渠、蒋沟河和大沙河;打造“商业游憩环”“城市休闲环”“历史文化环”等城市亮点。
“五库”即打造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承载引黄调蓄、农田灌溉、雨洪利用、水质净化、地下水补源、空气调节等作用。
“六湖”即规划龙源湖、许衡湖、白鹭湖、武王湖、沁泉湖、山阳湖等,滞蓄洪水,打造宜居环境。
“东西湿地”即借助河库建设,在城区西部建设许衡湿地、大沙河带状湿地,在城区东部建设武王湿地和白鹭湖湿地,达到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
实现各方互动多赢
建设城市水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系建设可有效保障灌溉及工业用水。大大小小的蓄水工程能解决70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同时可保障焦作市产业集聚区工业用水之需,使未来工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城市水系的建设可保障城区防洪安全。充分利用河、湖、库、渠,通过拦引蓄等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有效保障城区安全。
城市水系建设有利于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将山、水、林有机统一起来,配套近百公里绿色国际自行车赛道等设施,城市形成山水相映、湖光山色,文化艺术品遍布,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的山水园林胜地,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系建设可有效改善小气候。可增加水面1.8万亩,增加绿化美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可提高城区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形成良好的城市气候环境。
城市水系建设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通过蓄水工程、输水工程、人工湖、湿地,每年可补给地下水约为500万立方米,对提升周边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焦作城区水位已上升两米。
北方水城受青睐
外埠商家落户来
焦作地处中原位于欧亚大陆桥中心地带,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马力强劲的发动机”。焦作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是豫晋两省的重要通道;南临黄河,内有沁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在豫北构成三足鼎立。建设宜居水城,尤其在北方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正是瞄准了这一点,一些外埠商家近年来纷纷落户焦作,丹尼斯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先后入驻,同仁堂、北大附中也在焦作开办医院、学校。连焦作本地商业航母三维商场也在焦作“抢夺”地盘。
同时,焦作的区位优势也日渐明显。今年底郑州至焦作的城际铁路将正式开通,届时焦作到郑州只需30分钟,焦作实际上已经成为郑州的后花园,焦作至郑州的焦作黄河大桥也将开工建设。
水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
政府规划生态宜居宜业区
据了解,焦作市政府准备出让的8宗建设用地,均位于市区核心区段(见示意图和具体介绍),这些区块和城市水系连为一体,宜商宜居。这些区块建设,将与周围的其他经济、服务实体建设同步进行,两者相依相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焦作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水城的重要元素。
A: JGT2014-16号,位于山阳区山阳路东侧、龙源路北侧,出让土地面积为75642平方米(合113.46亩)。规划指标:容积率≤2.5,建筑密度≤40%,绿地率≥35%,建筑高度≤60m,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50%。
用途:商住。
优势:建业森林半岛、新东润·奥体公馆、远大山阳春天,已形成成熟住宅连片区域,北侧即为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举行场地)。
B: JGT2014-17-2号,位于山阳区人民路南侧、翁涧河东侧、焦作大学新校区东侧,出让土地面积为57432平方米(合86.15亩)。规划指标:容积率≤2.9,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建筑高度≤75m。
用途:住宅。
优势:瓮涧河改造后形成的河流环绕该地块,北临焦作市主干道人民路,西临文汇路,焦作市海关、山阳区法院、焦作市检察院、焦作大学新校区等。
C: JGT2014-18号,位于解放区民主南路与丰收路交叉口东南角,出让土地面积为44877平方米(合67.32亩)。规划指标:地块一容积率≤2.8,建筑密度≤30%,绿地率≥20%;地块二容积率≤2.8,建筑密度≤20%,绿地率≥35%。
用途:地块一商业、商务用地(不得用于批发市场用地),地块二70年。
优势:地处焦作市核心商业圈,王府井商业综合体、锦祥商业街、丹尼斯购物广场环绕项目地块,商业价值凸显,项目东侧即为占地1700亩的龙源湖公园。
D: JGT2014-20号,位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碧莲路北、文汇路西侧、焦作市第一中学校区东,出让土地面积为96285平方米(合144.43亩)。规划指标:容积率≤2.8,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商业占总建筑面积≤5%。
用途:住宅(配建商业)。
优势:西侧即为焦作市最优高中——焦作市第一中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工信学院均在碧莲路、山阳路两侧,是打造学区房不可多得的优势项目地块。
E: JGT2014-12-2号,位于马村区文昌路东侧、人民路南侧,出让面积10.7271公顷(合161亩)。其中,地块一6.9574公顷(合104.36亩),容积率≤3.0,建筑额度≤55%,绿地率≥5%,用途为批发零售商业用地;地块二3.7697公顷(合56.55亩),容积率≤2.0,建筑密度≤50%,绿地率≥5%。
用途:商服。
优势:拟打造焦作最大的中原商贸区。
F: JGT2013-36号,位于马村区人民路北侧、文鑫路西侧、规划中兴路东侧,出让面积7.3337公顷(合110亩)。其中,地块一6.7481公顷(合101.22亩)。
用途:商服、住宅,容积率≤2.3,建筑密度≤30%,绿地率≥30%,商业占总建筑面积≤9%。地块二0.5856公顷(合8.78亩),容积率≤2.8,建筑密度≤35%,绿地率≥20%。
G: JGT2014-23号:人民路北侧、西经大道两侧,面积600340平方米(900亩),容积率≤2.45,建筑密度≤20%,绿地率≥30%。
用途:商住。
优势:拟打造焦作最大的综合住宅小区。
H: JGT2014-24号:丰收路南侧、职教园区东侧,中原路东侧,出让面积400200平方米(合600亩),用途为住宅、商业,容积率≤2.5,建筑密度≤40%,绿地率≥35%。
优势:打造学区房不可多得的优势项目地块。
(本栏目文图均源自《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