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前三季度我市CPI温和上涨
感受节约和创新的力量
我市为城区非在编环卫工办理社会保险
今日天宇上演 “火星合月”美丽天象
安利首个体验馆上海启幕
河南招募 汉语教师志愿者2497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受节约和创新的力量
——“市民观察团”走进九里山矿“刘金玉修旧利废班”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图为“市民观察团”成员在和刘金玉师傅(右一)交谈。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本报记者 马允安 陈作华 王水涛

  节约是一种品德,节约是一种文化,节约是一种力量……10月24日,在焦煤集团九里山矿,“市民观察团”一行深切感受到这种品德、文化、力量所带来的强烈震撼。

  近来,焦煤集团九里山矿刘金玉师傅数十年如一日修旧利废、技术革新、无私奉献的事迹在怀川大地不胫而走。为感受这种榜样的力量,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多种行业人士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刘金玉修旧利废班”,走近“节约大王”刘金玉。

  “市民观察团”成员:“节约出来的东西是有价的,但节约的精神是无价的。”

  “精打细算过日子,勤俭节约降成本”“一块煤核儿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九里山矿“刘金玉修旧利废班”的院墙上,一句句以勤俭节约、修旧利废为内容的“金玉良言”显得格外醒目。

  “这都是刘金玉平常说的话,朴实中透出大道理。工友们借助刘师傅的名字,便把这些话称作‘金玉良言’,写在了墙上。”该矿宣传科科长裴纪民向“市民观察团”一行介绍。

  走进“刘金玉修旧利废班”,但见院子里堆满了废旧材料。院子深处,一位50多岁模样、戴着眼镜的师傅正在和工友埋头修理一台电钻设备,由于干活专心,当“市民观察团”一行来到跟前时他还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刘金玉师傅。”裴纪民向大家介绍。

  面对围拢过来的“市民观察团”成员,刘金玉站起身来说,他正在修理一台“钻王”(130钻机)。他说一台这样的钻机进口价是4万元,国产的也得1.4万元,以前坏了就整台报废,看着挺可惜。今年国庆节,他加班研究了好几天,终于摸索出了这种设备的修复技术,到目前他已经修好了6台。

  在刘金玉身旁,还有刚刚修好的一台台隔膜泵。刘金玉说:“一台新的隔膜泵买下来要6800元,过去这些机器出现故障都当废品处理掉了。其实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密封圈老化造成的,换个密封圈就行了。但是这个隔膜泵是美国生产的,配件贵还不好配。我到机电配件市场转了转,自费买了一些密封圈回来进行实验。结果,两角钱一个的密封圈就救活了一台机器,井下工友用起来效果很好。”

  九里山矿党委副书记原思祖说,刘金玉每天6时就会准时来到井口,从升井的矿车上捡拾废料,这是他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刘金玉说,矿车里经常会有一些废旧材料和矸石等混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回收,就会被拉上矸石山倒掉。虽然现在矿车里能捡到的废材料越来越少,但他还是坚持每天都来井口转转。

  原思祖说,从1988年刘金玉从事修旧利废工作至今,经他修复的废旧材料设备不计其数。仅今年上半年,刘金玉就带领修旧利废班全班员工修复废旧锚杆7819根、倒链65台、碹胎130架、高压编织胶管1291米,以及地滚、隔膜泵、阻车器、手动葫芦、气动泵等95种矿用设备,修理后按原材料价格30%核算,复用价值总额114万余元,为矿上减少新材料投入380万元。

  “刘师傅,没有人规定你去捡拾废料,修旧利废也是一个没有考核指标的工作,你怎么做了这么多事情?”有“市民观察团”成员问。

  “没有人强迫我去做,我只是觉得浪费就是犯罪,勤俭节约是一种责任,修旧利废是出于良心。正因为这样想,我感到有干不完的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年360多天基本上都在岗位上,有时农历正月初一也放不下手里的活。”刘金玉答。

  “节约出来的东西是有价的,但节约的精神是无价的。我感到今天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教育课。”“市民观察团”成员褚冬玲说。

  “市民观察团”成员:“把节约的精神与动脑子的习惯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刘金玉的勤俭节约,是一种带有创新性的行为。他在修旧利废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废料制造新物件,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原思祖指着修旧利废班地上几片用废旧钢丝绳和钢管组合在一起的东西说,“这是刘金玉用回收上来的废钢丝和废钢管制作的钢丝绳梯,它可以代替井下生产一线的W钢带。”

  原来,刘金玉看到井下W钢带使用量大、损坏率高,就琢磨着用废旧钢丝绳加工成钢丝绳梯代替W钢带。几天过后,刘金玉让人把试做的钢丝绳梯送到井下,工友们说“好用得很”,每片可节约资金100多元。“今年7月,掘进二队一个工作面上用了100多片用废旧钢丝绳制作的钢丝绳梯代替W钢带,按照每片W钢带购进价格167元计算,掘二队就节约了16700多元,一年可以为一个区队减少资金投入20多万元。”该矿供应科副科长单志刚说。

  “刘金玉修旧利废班”院子东南角,几名工人正在用一台大型的机器设备校正锚杆。“这是刘金玉师傅设计制作的多功能液压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机多用,锚杆、W形钢带、轴承、U形卡等圆形、扁形的废旧材料都能在这台液压机上调直,并且符合要求。”正在忙活的工人告诉大家,“制造这台机器没有花一分钱,全是刘师傅利用废旧材料改造而成的。”

  “市民观察团”成员从该矿一份简报上了解到,刘金玉从2009年至今,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技术革新达31项,其中28项获矿科技创新成果奖。他的这些创新成果全部是用废旧材料制成,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而且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我非常赞同‘金玉良言’中的一句话: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创新,创新是最有效的节约方式。”“市民观察团”成员郭军玲说,“把节约的精神与动脑子的习惯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市民观察团”成员秦继利向大家朗诵了自己即兴写下的感言:“修旧利废搞创新,平凡之处见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金玉良言’情最真。”

  九里山矿矿长:“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精神,正是我们走出困境的强大力量。”

  走进九里山矿,“市民观察团”一行真切地感受到了全矿上下学习刘金玉,倡导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的浓厚氛围。

  该矿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崇尚节约精神,弘扬奉献精神,铸就创新精神”的标语和刘金玉事迹展板格外醒目。焦煤集团总经理助理、九里山矿矿长、党委书记郑保川站在展板前说:“近几年,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矿党委引导全矿员工弘扬中华民族戒奢倡俭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而刘金玉的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精神,正是我们走出困境的强大力量。为此,我们在全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刘金玉活动。”

  大家在座谈中了解到,九里山矿正在从多个方面开展向刘金玉学习的活动:矿里举行了多场刘金玉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刘金玉自己讲,让他身边的人讲述自己眼中的刘金玉;组织全矿生产骨干到“刘金玉修旧利废班”现场参观学习;组织中层干部座谈对刘金玉精神的体会和看法,制定勤俭节约和创新奉献措施;在全矿开展演讲比赛,宣传刘金玉式的先进个人;组织督导小组深入各单位,对节约、创新工作进行督导;评选刘金玉式的好员工、好班组、好区队,在全矿掀起“学先进、促节约、战危机、稳发展”的热潮。

  “学习刘金玉活动开展后,全矿正面效应正在显现,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升,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以前全矿每月材料费为700万元左右,今年9月份材料费降到了550万元。”郑保川向大家介绍。

  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今年75岁的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李志正对刘金玉的事迹称赞有加,他在留言簿上写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过去、现在、将来都需要继承和弘扬,在家庭和单位都要发扬光大!刘金玉师傅是实践这种美德的楷模,值得每一个人向他学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