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可一想起5月中旬市委书记孙立坤没带记者、没带工作人员到自己的企业实地调研,与自己倾心长谈一上午的事,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刚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孙书记如此务实调研,真实了解企业情况,真心关注企业发展,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我们怎么能不感动呢?”
让许刚感动的不止于此,他注意到,8月19日《焦作日报》一版有这样一段话: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集中两周时间深入工矿企业、项目工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等基层一线,面对面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亲自撰写了专题调研文章。在当天的报纸上还刊发了孙立坤的《关于加快我市城区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公布了《中共焦作市委办公室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区工业转型发展的意见〉》以及对加快城区工业发展相关工作任务的责任分解。“读到的信息和亲身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市领导们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看到了焦作的希望,也更增强了信心。这心里头啊,暖暖的。”许刚说。
干部作风转,群众心里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我市,群众暖心的事儿说都说不完。
去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地级市的我市是第二批参加实践活动单位。可是我市不等不靠,在作风建设上先行一步,从去年7月中旬开始,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作风上更加贴近群众、工作上更加贴近转型,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抓作风,不是只抓别人不抓自己,而是要领导抓、抓领导。好作风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孙立坤掷地有声地说。
主动把社会关注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体现的是市委的信心与决心,彰显的是市委的魄力与胆略。
不光表态,更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市委出台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市委常委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明确要求市委常委在顾全大局、加强学习、践行宗旨等10个方面带好头,并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7个方面制定了21项具体要求;建立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等十大建设责任制,每月在媒体公布一次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省委第二批活动动员会后,市委常委带头学习,带头开展宣讲活动,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征求意见建议,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认真整改,“从领导做起”成为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常委共下基层调研361次,调研时间人均超过1个月,形成中心城区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市直机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等情况的调研报告24篇,市委先后召开4次常委会对调研报告进行逐个研讨,并在《焦作日报》陆续刊登。市级领导接访45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始终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真学真查真改、立说立行立转,从一开始就让群众感到变化、看到成效,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市委领导班子制订了《中共焦作市委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确定了8个方面的立行立改事项、8个方面的近中期整改事项、8个方面的远期整改事项;同时,确定了105项专项整治事项。市委班子成员也都建立了个人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清单,细化了工作措施。市委班子整改落实方案通过《焦作日报》等媒体进行公示,领导干部个人的整改清单也已按省委要求进行了公示,全面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
目前,市委班子征求到的456条意见建议中,已整改落实185项,近中期整改107项,长期整改106项,进行政策解释58项。人民群众期盼的实事已启动159项,完成54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已启动157项,完成74项。紧紧围绕“四风”问题,在落实好中央21项专项整治、省委5批36项专项整治基础上,狠抓我市48项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委班子还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深刻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制度层面原因,在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完善了一批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市四大班子共废止制度140项、修订31项、新建44项。
在活动中,我市实施了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解决一批信访积案、问责一批违反‘五个一律免职’规定和‘六条红线’的公职人员、选树一批先进楷模、健全一套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专项行动,深入进行整改。
全市各级各单位将收集到的有关“四风”、民生、发展方面的2.83万多条问题意见,梳理汇总后归纳为6500多条,其中立行立改的问题意见2800多条,列入整改计划问题意见3200多条。同时,对梳理汇总出的问题意见,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定责任人。我市还将整改措施、整改进展、整改成效公示公开。截至目前,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检察院等26家单位的整改情况已在《焦作日报》进行了公示,共公布立行立改事项138项、近中期整改事项49项、远期整改事项64项。
“绝对不能说群众问题解决不到位我们没有责任,绝对不能说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绝对不能说群众问题我们解决差不多了,绝对不能说解决不好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干部是合格的干部,绝对不能说群众问题解决不到位的地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搞好了。”孙立坤说。
针对文山会海问题,我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通知》,严格控制发文和会议数量,截至目前全市制发公文数同比下降16.9%,召开会议数同比下降15.6%。
针对“三公”消费问题,完善推行“公务灶”接待、主要公务费用支出总量控制和预警管理等制度,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今年1~9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0.9%。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五个一律”“六条红线”要求,查处公车私用、大办婚丧喜庆等问题150件,党政纪处分、组织处理155人,免职处理17人(县处级干部3人)。
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的意见》,明确了第一批9个方面38项重点改革事项。抓住被确定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机遇,大力简政放权,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压缩32%,行政审批时限压缩36%,建设工程类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
我市各级各单位还结合实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新城区医院少、学校少问题,迅速推进新城区卫生教育项目建设。目前,新城区在建公办小学4个、幼儿园1个,启动建设医院2所。市人社局通过设立过渡岗位,每月财政拿出49万元,及时解决了我市中小学400余名已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教师的待遇问题。
沁阳市在全省首家成立发展环境与作风建设投诉中心,开通96553投诉热线,在焦作市率先推行电视问政,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为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陟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依据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创新推行村级群众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慈善幸福院的“一站一室一院”模式,前移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在全县成立35个村级群众工作站,建立30个村级党代表工作室,建成78所村级慈善幸福院,入住老人2200余人,探索出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载体。
马村区在全区集中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排民困、促和谐,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区今年第二季度的信访量较第一季度下降了51.2%。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十大建设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以活动开展推动转型发展,以工作实效检验活动成效,这是我们不变的初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说。
以转变作风为契机,我市在抓好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运行、深化改革、民生改善、信访稳定、廉政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转变的是作风,化解的是难题,赢得的是民心,促进的是发展。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推进总投资831.7亿元的十大建设,采取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责任制、“七个一”工作法等举措,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工建设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南北总长50公里的带状公园以及灵泉湖等5个水库,建成后中心城区新增1.8万亩水面,市区建设了近5000亩湿地。目前引黄入焦总干渠全线贯通,黄河水进入市区,城区已形成4500亩水面,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迎宾路南延暨黄河大桥项目即将开工。焦郑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年底实现通车。总装机容量4×660MW的焦作电厂和龙源电厂两个项目明年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量132亿千瓦时。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入驻学生7000人。投资13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成投用,成功承办了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生态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年初以来共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3.95万亩。
1~9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197.54亿元,增长1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0亿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9亿元,增长12.3%。
1~9月,我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93.0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5%,增长18.6%,一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省政府交办信访案件532起全部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