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万众瞩目的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在我市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简称市太极体育中心)精彩落幕,省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省体育局局长彭德胜致闭幕词时说,焦作市作为本届省运会的东道主,建设了一流的场馆设施,进行了周密的竞赛组织,作到了细致的服务保障,筹办了隆重、精彩、节俭的开幕式,都为我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树立了标杆。
这是对我市成功承办省十二运会的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焦作,给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投入使用的市太极体育中心接受了检验,也经受住了考验!
承办盛会 场馆增辉
一届省运会的成功举办,焦作,给全省人民尤其是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志愿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周密的竞赛组织、细致的服务保障,更有壮观的体育中心和一流的体育设施。
赵雪珠是一名省运会志愿者,来自青海的她,那些天一直在市太极体育中心开展志愿服务。“这里的场馆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圆润、飘逸,有的方正、稳重,太极广场更是绿草茵茵,让人感觉十分惬意。”她说。每次结束志愿服务后,她都会和同学在市太极体育中心散步,一边拍照,一边赏景,其中游泳馆给她的印象最为深刻。
“这里的游泳馆像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一样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做志愿者,更像是在欣赏各种美景,不仅欣赏场馆之美,更欣赏运动员的拼搏之美。”说这话时,赵雪珠脸上飞出了甜甜的笑。
“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真不赖,在河南范围内肯定是数一数二,在全国范围内也够牛的。”许昌市体育运动学校摔跤队队员许可说,“以前焦作举行的摔跤比赛,场地就铺个垫子,计时、计分都靠人工,观众没有坐的地方,只能围在赛场周围。现在的新场馆不仅干净,还有观众看台,计分、计时都采用现代电子化手段,这样的比赛场地让我们感觉倍儿爽。”
本届省运会也吸引了我省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平顶山晚报》记者李英平手中的相机几乎一刻也没有停过,几天时间里,他除了拍摄比赛,就是围着市太极体育中心转悠,潺潺的流水、造型新颖的场馆,均定格在他的相机中。
“这些场馆的设计非常现代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进来就让人心旷神怡。”20年前曾经来过焦作的李英平颇为感慨。在他看来,太极体育中心是美丽焦作的一个缩影,这次重访焦作让他充分感受到了焦作的欣欣向荣。
时值深秋,站在市丰收路上远眺,体育场、太极馆、游泳馆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把整个体育中心装扮得分外妖娆。当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迈进太极体育中心,在这个蕴含着生动和灵气,气势恢宏、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建筑群里流连忘返的时候,我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投资13亿元、占地1156亩,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太极拳国际品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与数千名建设者一同度过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结晶。
借力省运 科学布局
时间回到2010年9月28日。在洛阳举行的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闭幕式上,时任焦作市长孙立坤从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庄手中接过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会旗,那一刻,让数百万焦作人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也从那一刻开始,焦作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践行承诺的省运之旅。3年多来,全市人民以省运为魂,殚精竭虑,精心运筹,忘我工作,表现出了热情的期待与真挚的梦想。
以“建设一流的场馆设施、组织一流的赛事活动、争创一流的比赛成绩、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营造一流的办赛氛围”标准,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
建设一流的省运会场馆,是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的坚实基础。对于如何履行好东道主的使命,我市谋划已久,成竹在胸。为了满足省运会的需要,从接受承办省运会任务开始,我市便把体育场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省运会场馆建设。
太极体育中心项目作为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和“十大建设”项目,经历了漫长酝酿、慎重决策和艰难实施过程。自2000年我市举办首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已提出要建设体育中心,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建。2009年第五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主办,2010年我市申办2014年省运会成功,作为2014年省运会的主场馆,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开始正式提上日程。
2010年12月30日,太极体育中心项目正式奠基。2011年8月,项目动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太极馆、游泳馆、健身馆及太极广场室外体育设施。
太极体育中心的开工建设,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大手笔,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大气魄。它的建设,对于我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市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太极品牌,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位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委书记孙立坤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或者召开项目协调会。他说,太极体育中心项目,全市人民热切期盼,是一个满足群众需求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一个重大文化产业推进工程,也是一个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工程,要按照争创一流的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建好场馆。他多次要求项目参建单位精心施工、确保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也要求,必须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确保把太极体育中心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分包此项工程建设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宫素清、市政协原副主席胡新向等领导,每周都要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督促进度。
组织协调 配合密切
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办体育、站在重民生的高度办体育、站在保健康的高度办体育,彰显市委、市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开阔视野,表明市委、市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坚定决心。
为推进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指挥部,并抽调发改、住建、监察、审计、体育等部门人员组建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工程部、监察部、保障部等4个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管控和协调。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全市机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靠前服务、现场指挥,以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助推项目建设。为保证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工期,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按照“七个一”工作法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措施,工作人员更是“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辛勤工作,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在审批、招投标、采购、评审、审计等环节上,各职能部门按照“超常规、不违规,搞好服务”的原则,抽调专人现场办公,对工程实施跟踪服务。
“在体育中心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阳光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的标准,真正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人民满意。”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程部部长赵红兵对记者说。据介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抓工程、促进展、保质量,顶住说情风,严把质量关,工程材料一律采用信誉好、质量高、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优质材料,对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并对每一个重点施工部位和每一个分包项目,除监理现场监督外,对管理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决不允许出现质量问题。在选材方面,他们“货比三家”,通过招标办法,确定品牌最优、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产品用于体育场馆建设。
汗水浇铸 工程做精
短短1000多天,宏伟的太极体育中心便在一片荒地中崛起,是什么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巨变呢?当你看到在体育中心建设工地里挥汗如雨的工人们时,你就有了答案。
赵红兵说,是建设者们创造了太极体育中心项目的“焦作速度”,他们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去创造工程建设速度的极限,成就了太极体育中心现在的辉煌。
“太极体育中心项目建设难度相当大。”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说,“一是工程浩大。项目占地1000余亩,投资十几亿元,工程体量巨大,五大工程三个标段同时开工。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在我市是从未有过的,项目建设管理极为繁杂和困难。二是结构复杂。大型体育场馆具有跨度大、功能多、技术高等特点,为体现太极文化和现代美感,场馆设计结构多为异形曲面,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功能融合,建设难度极大。三是专业工程多。由于建设规模巨大,涉及多项专业工程,如钢结构、玻璃幕墙、体育工艺等,在项目建设实施中,专业工程还需要二次深化设计和招标,加之不可预见的调整变更、诸多审核程序等原因,都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四是时间受限。该项目是省运会主会场,时限要求极为严格,要确保场馆按期建成,必须争分夺秒抢工期。”
3年来,体育中心建设期间遇到了冬季的困扰、雨季的耽误、夏季高温的肆虐,以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到我们这群可敬的建设者。整个太极体育中心由三家建筑公司建设,其中,河南红旗渠建设集团分包了体育场、游泳馆和健身馆项目,河南新蒲建设集团分包了太极馆项目,中铁十五局第二工程公司分包了太极广场及周边室外设施项目。3年来,建设者们没有节假日,夏收、秋收的农忙季节仍坚守工地,甚至为了赶工期,春节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工程指挥部更具有统领作战的气魄,整合带领多个施工队伍数千名建设者,齐心协力,硬是把场馆建设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施工现场有很多问题是不能延误的,比如现场预算、施工调整、设计更改等,这些“小事”如果拖上一个小时,往后很多大事就会拖上一天、一星期甚至更久。为此,指挥部很多人为了工作,食不甘味,夜不安枕。
3年前的赵红兵肤色白皙,3年后的今天,他的肤色跟黑色人种没什么区别了,长年累月在工地被日光暴晒,已经不知让他脱了多少层皮。市体育局副局长常全旺把办公室搬到了指挥部,3年来他极少回局里,有一次他回局里开会,硬是被保安盘问了半天才被放行。体育场项目经理商建欣,作为一名工地现场代表,从体育场项目开工的那一天起,除了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日外,天天吃住在工地,进行各项协调工作,所有时间都专心投在了工程建设上……
正是有了建设工地上数千名建设者默默的奉献,有了他们夜以继日付出的辛勤汗水,才铸就了太极体育中心这一精品工程。
气势恢宏 特色鲜明
一座好的建筑就是一曲交响乐。今天,面对太极体育中心这座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磅礴建筑,我们内心会感到无比震撼,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现在,让我们来细细欣赏这些优美的建筑乐章——
体育场:设计上蕴含着时代的美感和灵气,有3.6万个座位,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包括比赛场地、热身场地、看台及各类功能区用房。看台的雨篷采用具有流畅动感的马鞍形,是平面功能按座席视觉质量最佳布置的内在反映。各个看台设有群众性体育活动用房,如桌球室、健身房,还设有大型超市或服务中心等,也可用作会展中心。
太极馆:有8000个座位,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大跨度、大空间及屋盖结构的悬挑和结构的自然表露,不但表现了结构的合理性和现代技术的壮观、复杂美,而且形象地表现了太极馆的内涵和特性,使建筑极具时代性和独特性。
健身馆: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是一栋独立的综合楼,可进行体操、室内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平时可以开放部分场地接待市民运动健身。
游泳馆:这栋被市民亲切地誉为“焦作水立方”的建筑,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一共有1200个座位,内设比赛池、热身池和儿童休闲池各一个,配有运动员用房、观众用房、工作人员用房、贵宾用房以及相关竞赛用房和平时用房,还配有休息厅、咖啡茶座、小卖部、更衣淋浴房等设施,以确保场馆在非比赛时间向社会开放。该馆的“心脏”设备——水处理系统达到了目前国内先进水平,完全达到游泳比赛对池水的卫生要求。
为了环保、节能,市太极体育中心的不少场馆都开有天窗,比如体育馆内就开了4个天窗,这样白天举行比赛时就不需要启用照明设施。游泳馆房顶安装有1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馆内水温主要靠太阳能获取。
此外,还有占地面积最大的太极广场、风格独特的太极推手雕塑以及室外网球场、室外训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让不少游客和市民叹为观止,感受到了焦作之美。
“焦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么高的效率,建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体育场馆,超出我们的想象,令人惊讶!”彭德胜在参观完新建成的太极体育中心之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全民健身 体育惠民
太极体育中心是省十二运会带给焦作人民的一份礼物,从此,360多万焦作人又多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我市筹办省十二运会一直遵循和追求的理念是全民健身、共享省运、回归体育。这座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将是对省运惠民的最好诠释。”郭颂福说,“这个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体育中心具备了承办国内乃至国际大赛的能力,在后省运时代,这种能力将逐步显现。因为,体育从来都不是独立于经济、社会之外的,办赛的效应也不止于比赛本身,而通过一次次大型赛事,传播的将是焦作的实力与魅力,提升的将是焦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让咱们老百姓高兴的是,省运会以后,太极体育中心将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太极广场建成后对市民免费开放;室外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场地将定时对公众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如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将低价对公众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健身的需求。”郭颂福说,“既让普通百姓受益,又能通过科学运营达到以馆养馆的预期目的。在建设的时候,我市从项目的功能上就充分考虑了省运会大赛后的综合运用,使这些场馆既能满足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又能为群众提供体育文化公共服务,同时可促进焦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入秋以来,无论朝阳升起之时,还是夕阳西下之时,市太极体育中心总有不少前来健身游玩的市民,他们或相约或单独来到这里打球、跳舞。附近社区的居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健身带来的快乐。
太极体育中心,就像一座丰碑,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铸造了城市新精神,提升了城市美誉度,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富有内涵。太极体育中心,亦如缝山公园和龙源湖公园,成了广大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又一个好去处。
太极体育中心,更如同东方红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路与民主路十字口的腾飞雕塑一样,成为焦作又一个新的城市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