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太极故里崛起新地标
深度推进综合治税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行 今起焦作行
市政协委员民主评议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
书包不回家 减负促提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包不回家 减负促提质
——看市实验小学如何打造优质学校之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刘 婧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想学轮滑;我可以去打打羽毛球,学游泳……下午放学时分,随意问几个背着书包回家的孩子,假如不带书包回家,课余时间干什么?孩子们瞬间就来了劲,安排起自己每天放学后的快乐生活。

  “书包不回家”这个让许多学生说起来就很兴奋的事情,在市实验小学已实行了5年。“书包不回家”,孩子放学后干什么?学业成绩如何保证?5年间,该校学生以人人有特长和逐年攀升的学业成绩回答了社会的疑问。

  “让书包不回家,断掉布置作业的念想。”

  时光追溯到2008年。

  这一年,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限制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

  怎样“减负”?各个学校都在探索。

  此时,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思明带着学校的骨干教职工团队,不断地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改经验。

  “课程改革强调三级课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校本课程,课程越来越多,布置的练习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书包也就越来越重,看看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多少家长替孩子背书包。”

  “家庭作业时间怎么控制?语文老师布置语文作业,数学老师布置数学作业,还有英语老师、科学老师……各科老师布置各科作业,谁来统一核定作业难易、作业总量?谁来计算控制作业的时间?很难……”

  “应试教育下,教师和家长都在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们希望孩子能拿出尽可能多的家庭作业时间,去做自己所授科目的习题;家长们希望教师能留足家庭作业,以保证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不留作业,家长索性自己留,生怕孩子跟不上。就这样,你留一些,我留一些,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一直居高不下,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一些孩子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全被作业占去了,哪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发展兴趣,广泛读书,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那些日子,王思明带着自己的教师团队,一直在苦苦思索市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讨论如何为学生“减负”。

  “干脆,就让书包不回家吧。”当教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探讨如何控制作业量时,王思明甩出的这句话,带来了集体的沉默。

  “要改就改得彻底一些,断掉教师布置作业的念想,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让孩子们从过重的作业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自主、紧张、高效地学习,在课外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王思明说。

  “我们有办好教育的责任,更要有破解难题的勇气和决心。”

  “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市实验小学领导层解放思想,很快达成了共识。

  怎么改?如何改?对于潜心素质教育的市实验小学这个教育团队来说,一场教学革命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实践证明,要想‘书包不回家’,前提是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技能让孩子在学校就学会,并进行练习和巩固。”历经这场教学革命的市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郭玉珍直言不讳。
    敢走新路,还要有把握一定走活。深思熟虑后,2008年年底,市实验小学拿出了改革方案,把自己“逼”上改革之路。
    改革,听起来简单,改起来艰难。为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该校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教师进行“学导和谐”教学研究的理论学习,熟练掌握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以及操作要领,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设计好当堂作业,尽量做到“堂清”,对当堂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这部分学生重点指导,争取“日清”。
    即便如此,当王思明在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上,代表全校教师向同学们发出“书包不回家”的倡议后,“书包不回家”,这个在今天被称为市实验小学推进素质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在当时却将学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沉甸甸的书包,该怎么办?就让书包不回家吧!在你拥有一个快乐的校园的同时,希望你还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任你驰骋,任你锻炼,任你充实和创造!”面对校长的倡议,学生们举双手赞成,不亚于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对于家长来说,有的赞同,有的有顾虑,有的反对,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不是试验品,‘书包不回家’让孩子成绩落下了你负责?”一位家长曾找到王思明表达对改革的不满。
    “我们有办好教育的责任,更要有破解问题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反对的声音,王思明和全校上下倍感改革之难。同时,也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决心要用有效的改革,解除家长的顾虑。
    “书包不回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作业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孩子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伴随着改革,市实验小学提出要让实验小学的学生“优于学,美于形”。
    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辟了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读书、唱歌、舞蹈、绘画、手工、武术、写作等兴趣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提高教育质量。
    “‘减负’不但不能减质,还要增‘效’,保证学生学习优。”
    “‘减负’不但不能减质,还要增‘效’,保证学生学习优。”王思明说,这是实验小学推行改革的前提。
    要想学生实现“优于学”,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在课堂上下硬功夫,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备课要更细致,考虑要更全面,课堂上要更加关注学生,不断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预案,绝不能把课堂的东西留到课下去补。”王文霞是该校五一班班主任,在经历这场教学改革中,她成长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她认为,“书包不回家”助推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防止了教师用更多的家庭作业去弥补课堂的不足。
    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日清”活动,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分批把教师送出去学习的同时,市实验小学坚持开设青年教师研修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行“教育日记”制度、听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等,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了“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形成各自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试学、导学、活学,讲练结合,让孩子在学校学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听课制度被实验小学的教师喻为“最补营养”的制度。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每周二、三、四“校长点课”,不定期邀请家长“推门听课”。“校长随机点课,点到哪个教师,哪个教师就要准备第二天上公开课,由全校所有同科目的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市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许艳敏已在学校工作了8个年头,上过过关课,被家长推门听过课,也与其他老师一样,常被校长点课,经历“冒汗”的评课过程。
    之所以说“冒汗”,是因为市实验小学的评课,几乎只评不足。从授课教师的精神状态到语调语气,从教师的板书到教具的使用,甚至到语速和语言习惯问题的克服,听课教师评课不惜“斤斤计较”,被“炮轰”的问题,也引得教师一一对照,举一反三。就这样,教师们在讲台上实现了成长,在鞭策中成长蜕变,化茧成蝶。
    不可否认,小学生接受知识需要适度的“重复劳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市实验小学结合实际,在改革前便开始实行“日清”制度,每天下午体育大课间后,安排学生自主作业时间,同时语、数、外三科教师进班,根据学生需要,随时辅导,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效率。
    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将“日清”时间定为40分钟、50分钟、60分钟三个时间量,在低、中、高年级中实行。同时,每班发放5个“书包回家卡”,让个别学困生以及生病缺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
    伴随着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行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市实验小学的省市名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该校省市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达81人,获国家、省、市优质课一、二等奖的达85人次,占教师总数的98%,市实验小学的名师队伍已经形成,学生的学科成绩逐年提高,还在市艺术节、经典诵读、校园集体舞、篮球、足球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书包不回家”教学改革实行的第一年,市实验小学便捧回了市教育质量奖。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