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签约到企业入驻,所有手续办理完毕,时间间隔仅为一个多月;从项目开工到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再到进行试生产,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车邦人不曾想到,也未曾料到。
“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试生产,这一切都源于武陟的优质服务,得益于武陟良好的发展环境。”河南车邦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清华说。
靠什么,车邦公司选择在武陟县投资10亿元,大手笔绘制蓝图?
“从签约到落户、试生产,全程都有一整套制度保驾护航。项目建设中,闫书记、秦(代)县长每周都来询问进展,每月听取汇报,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分包单位人社局提供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我们只需要一心一意把工厂建好、把产品造好、把企业管好就行了。”杨清华对记者说。
武陟县委书记闫小杏说:“‘企业至上、服务至上’是我们一直秉承的理念,旨在用开放包容的思想,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借力发展,汇聚要素,努力把武陟打造成投资环境洼地、干事创业福地。我们正在强力实施的‘六大战略’中的开放带动战略,正是大开放、大招商、大服务的有力载体、平台和抓手。”
高效软实力,服务软环境,引来众客商。车邦公司落地后,品尚汽车用品等30多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纷落户武陟,包括前期投产的郑州日产在内,如今的武陟建成了河南专用汽车及零部件、装饰品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专用汽车及汽车饰品全产业链条,成为河南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
眼下,在武陟,像车邦公司这样,每个重点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都实行“捆绑保姆式”服务。项目一旦引进,从报批手续到用地协调,从项目规划到部门协作,每一个环节职能部门都参与进来,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该县五大班子领导每人分包一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服务企业的顶层设计,已成为武陟服务的一大特色,通过建立分包服务台账,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对于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则由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现场办公会,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为确保通过评估的项目尽快开工,该县着力作好前置服务,建立联审联批制度,由分管县级领导召开会议集中审批,明确手续办理责任单位和办结时间。同时,印制《项目手续办理服务指南》,发放给各项目单位和分包服务的县直部门,详细告知手续办理流程、所应提供的材料和具体办理科室,进而提高办理效率。
围绕“两不”服务理念,即不让项目在用地环节受麻烦、不让企业人员在办理手续中多奔波,该县为企业提供打包服务,建立县级领导分包、县直部门服务、政法部门班子成员保障环境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探索成立了项目援建中心、行政服务代理中心、用工就业服务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新设企业“四证一章”部门联动两日办结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留得住,站得稳,能赢利”。
为促使落地项目尽快生根发芽,该县还推出植入服务,所有落地的重大项目均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协调解决从落地到投产的所有问题;由一个县直部门跟踪服务,负责项目所有手续办理;由一名公检法班子成员分包,负责解决施工环境问题。
此外,跟踪服务是武陟服务企业的又一务实之举,每月开展一次重点项目建设环境调查走访活动,跟踪开展督导,确保问题尽快解决。企业落地投产后,定期回访跟踪,了解企业有无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县科技局每季度分行业组织一次科企对接活动,邀请专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只有解答好‘服务’这道题,为投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创造出‘亲商、安商、惠商’的最佳环境,使投资洼地效应日益显现,才能在发展中增后劲。”武陟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秦迎军说。
该县在“小”服务上做“大”文章,持续推行“全方位、全专业、全天候”服务理念,把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作为开放招商的基础工程,打造“经得起打听”的发展环境,引发“雁阵效应”,逐步实现了由引资“平台”向引资“磁场”转变。
优质的服务使引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郑州重大项目越来越多地跨河转移,来武陟寻觅商机。去年以来,该县承接郑州产业转移项目达到引进总项目的64%,先后引进了以郑州金桥白鸽为龙头的磨料磨具产业园、以瑞光印务为龙头的创意印刷包装产业园、以河南国建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的黄河粮油机械产业园、以河南宏基重工为龙头的矿用机械产业园。其中,磨料磨具产业园现入驻郑州三分之一的磨料磨具企业,目前17家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工,13家企业开始试生产。今年6月26日,该县一次性集中签约50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163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是承接郑州产业转移的项目。
让人惊异、让人叹服、让人欣喜的武陟速度、武陟服务、武陟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今年前9个月,该县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超10亿元项目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9亿元,税收达3.1亿元;全县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7.9亿元,同比增长20.23%,居六县市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