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围绕如何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乐、更优秀,家长和学校都在探索。孩子的成长路上,学校要怎么做?教师应该干什么?家长又该怎么做?没有标准答案。
因此,市实验小学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秉承“优美教育”办学理念,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凝聚成事业发展共同体,以美育人,育美的人,诠释着教育与养育,让孩子轻松走在成长路上。
“校园不能没有绿色、没有歌声、没有书香。”
满眼都是绿。到过市验小学的家长和孩子,很快会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杨柳婆娑、绿草如茵、合欢婀娜、国槐俊朗……金秋时节,更是繁花似锦,桂香扑鼻,硕果盈枝,有入校即入画境般的享受。
春晓楼、夏荷楼、秋实楼、冬韵楼、树人堂;杨柳路、合欢路、松针路、棕榈路……教学楼、学校道路也皆以花木命名,处处透着诗情画意。
让美的环境感染学生。走进市实验小学,每处风景都在诉说那些年,这所学校和社会倾力为孩子们创造优美环境的故事。
“无论如何,请为孩子们留下这两排杨柳,校园不能没有绿色。”在2007年学校改造之初,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思明就恳请承担规划任务的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为学校留下这难得的绿色。
正是当初这难舍的一抹绿色,引燃了师生们亲近自然的激情,成就了今天的植被满园。走过合欢路,36棵合欢树次第入目,这些合欢树是该校校舍改建后,全校教职工捐助而来的,只为学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成长。为了铭记这分爱,实验小学将合欢树、合欢花定作校树和校花,寓意和谐、欢乐。
与前园相比,学校后园的植被更为丰富。这里按春、夏、秋、冬四季栽种特色树种,每棵树都由心系教育的爱心人士捐助,这些爱心树也见证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爱。
校园不能没有歌声、没有书香,要让美的文化陶冶学生。为让优美浸润到孩子们的呼吸中,学校建设了新奇有趣的绘本墙、充满灵性的童诗壁和展现琴棋书画的庭院文化、诗词歌赋的连廊文化等;习练太极拳,领悟太极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古诗词300首》《3000汉字天天练》,引领孩子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开发《树课程》,引导学生结合树的本名及本班风格在校园里寻找并确定自己的班树,以班树来命名班级,全方位地了解所认领的树木,让学生热爱自然,学习树的精神……
“赢得家长的支持,就等于我们请来一个巨大的教育团队。”
“‘优美教育’不只是校园环境的美,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优于学、美于形’。”王思明说。优于学,就是优从学中来,成绩优、读书优、特长优;美于形,就是美到形中去,仪表美、习惯美、劳动美,让优美成为实验小学学生的特质。
抓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推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市实验小学通过创建优美课堂以实现学生成绩优。然而,要使孩子们“优于学、美于形”,光靠学校和教师远远不够。
“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一个学生背后有四五个家长。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就等于给我们请来一个巨大的教育团队,帮助我们开展优美教育。”王思明说。她深知,没有谁能比孩子的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快乐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精心养育。
有了这样的认识,市实验小学通过开展“书包不回家”活动,担起了教授知识、培养习惯的担子,把孩子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桎梏中解放出来,只为还家庭教育的本质,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参与孩子的社会实践,挑起养育的重担。
“您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您先成为那样的人。‘优美教育’培育优美学生,优美家长养育优美孩子。”王思明常跟家长们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只有家长成为追求优美的人,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追求优美。”
为此,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三课一考”,“三课”即以班为单位的班级授课,以年级为单位的年级授课,以校为单位的全校家长一起上课。班课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家长的情况备课上课;级课是在学校骨干教师中选拔讲师,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讲座;校课则是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全体家长作报告。此外,学校还给家长配发自学教材和学习材料,学期末进行考试。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不定时就学校发展、教学改革等问题,通过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
“一双眼睛无法更全面地发现问题,有家长的数百双、数千双眼睛,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王思明说。每天清晨,王思明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希望家长帮助学校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当她发现有孩子穿着脏衣服入校,或是没吃早餐饿着肚子听课时,也会提醒家长负起责任,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花大把的时间用于孩子的心智培养,这正是我们家长追求的。”
“师生非常有序地到操场参加升旗仪式,一名青年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后登台,讲述身边的同事、同学的优点,仪式完毕后又非常有序地列队回班。”郭金玲是该校五六班学生王一博的母亲,她在观看学校的升旗仪式后说。这样常规的仪式,能带着师生发现美、传播美、学习美,凝聚了满满的正能量,也让家长感受到了师生的纪律意识。
谈起孩子,郭金玲满脸的幸福:“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放学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外读物里,涉猎也很广泛,有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还有自然科学等,读书时孩子最享受。孩子还很爱看我做饭,总是跟着悄悄学,有时还帮我一起做……”她把孩子的阳光成长归功于学校和教师。她说:“学校和老师在抓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花大把的时间用于孩子的心智培养,为孩子求知‘保鲜’,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正是我们家长追求的。”
让郭金玲满意的心智培养,是市实验小学多年来坚持的社团和主题月活动。学校从提出“书包不回家、人人有特长”起,先后开设了科学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提倡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参加一小时的特长训练。
数学活动月、传统文化月、语文读写月、体育运动月、校园艺术月、古诗诵读月、科技手工月、社会实践月、校园文化月、亲子活动月、拳操竞赛月、英语交际月,一个月一个主题,给每个孩子创造锻炼提升的空间、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活动月之外,该校还在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建军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各类节日,开展热爱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先辈、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自然等一系列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情操,树立美的理想,让学生勇敢追求美。
“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我,6年间孩子成长得很快乐。”张静是该校6年级学生汤佳儒的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路陪伴着孩子成长的她感慨道,“让追求美、追求善良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不容易!”
今天,在市实验小学,“优美”蕴含在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中,彰显在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言一行一笑中,该校也逐步成为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先进集体、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市教育质量奖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成长为全市的窗口、示范小学。
以美育人,育美的人。市实验小学仍在探索“优美教育”,培植和积淀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里快乐地成长,让追求“优美”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