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去杭州旅游,在网上随机预订一家宾馆,不曾留意其周边情况。安顿好后,出门见是一小街,正好看看此处市井风情,走不到200米,迎面一青砖灰瓦阁楼,门头上悬一块匾额“陆游纪念馆”。信步进去,墙上的字画、玻璃陈列柜里的书籍,都是介绍爱国诗人陆游在杭州的经历,并且知道,这幢阁楼不是陆游故居,而是晚清的建筑,大约是向游客暗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美妙的诗意。一出宾馆就重温了一番陆游的诗词,让笔者兴奋不已,谁知前行不到一公里,又见路边一幢小洋楼藏身树荫之下,门牌标示“马寅初故居”,遗憾的是此处不对游人开放,笔者无缘参观马寅初这位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饮食起居的住所。未曾刻意寻找,却接连与“名人”不期而遇,笔者迅速对杭州浓郁的名人文化氛围产生了好感。
当前,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在打好山水牌、太极牌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发挥名人效应,让名人文化为城市增添厚重感。虽然焦作不能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杭州相比,但也“江山代有才人出”,竹林七贤、司马懿、汉献帝、韩愈、李商隐、许衡等,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明星。
许衡是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对汉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时有“南吴(澄)北许(衡)”之称。其坟位于中站区,虽有陵园,却无纪念馆,尚不具备向外地游客推介的条件。而距焦作不远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在大清相国陈廷敬故居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当然,两地情况不同,不能简单攀比,但阳城县在历史文化名人身上大做文章的做法,却值得我市有关部门借鉴。
皇帝早已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仅给后人留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慨叹,但游客对古代帝王的遗迹还是充满好奇。笔者以为,位于修武县七贤镇的汉献帝陵应该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一是作为三国那段国人最熟悉的历史中的悲剧人物,汉献帝刘协的知名度颇高;二是现代人品味历史,并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亡国之君汉献帝也有令人同情之处;最重要的,汉献帝陵距离云台山景区不远,可以作为云台山的外围景点一体开发。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名人文化,这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应该倍加珍惜、合理利用。较之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神仙菩萨,名人文化真实、鲜活、接地气、可传承,对游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焦作应该在本土历史名人身上做文章,让名人文化为城市增添厚重感,只有把焦作的名人文化发扬光大,才能达到被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