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角的一张床上,一位瘦弱的老婆婆静静地躺着。问她要不要喝水或者坐起来,她都说不。不问她话,她就什么也不说。
这位老人名叫刘秀英,今年101周岁。她住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李万街道秦屯村的孙子家里。老人的孙子说,奶奶今年8月下旬不慎摔了一跤,一侧髋关节骨折,因年事已高不宜手术,就保守治疗,卧床静养。
交谈时,老人的听力时好时坏,对往事的回忆也断断续续。但记者能够大体明白,老人早年身世坎坷,一生操劳,快90岁时又遇上儿媳偏瘫,她精心照料,直到自己摔伤卧床不起。
老人原籍陕西省武功县,家在农村,却没有耕地。父亲在她12岁那年去世,母亲改嫁,她从此无依无靠。后来,有个人把她带到了河南武陟,送给一户没有女孩的人家。这户人家待她不错,她就留了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回过陕西老家。
17岁那年,她嫁到一户贫困的农家。老人说自己19岁生下第一个孩子,先后生了4个,但3个孩子都因饥饿和疾病而夭折。她26岁那年,丈夫也因贫病而亡。因当地闹饥馑,她带着7岁的儿子一路要饭走到了徐州。
儿子成年后,入赘到现在的秦屯村,她也随着儿子来到这里。儿子共有5个孩子,带孙子便成了老人的主要事情。孙子又有了孩子后,她又带起了重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困难,她在做好饭后就躲到一边,等儿孙们吃过,自己才去吃剩下的东西。那些年,因为饥饿,她的腿经常是浮肿的。
25年前,老人的儿子因病去世。后来,随着孙子、孙女们相继成家,家里只剩下她与儿媳相依为伴。不幸的是,12年前,儿媳突发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晚辈们要接她们到自己家里住,可她们都不愿意去。老人对孙子孙女们说:“你们都安心工作吧,我能照顾好恁娘。”
儿媳在偏瘫后的一两年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期间,年近九旬、身材瘦小的刘秀英承担起了照顾儿媳的全部事务。为了给儿媳增加营养,她在半晌和晚上还要给儿媳加餐,这样一天要做5顿饭。后来,儿媳身体逐渐康复,饭食才改为一日三餐。但锅台上的事儿,刘秀英一直做到今年8月摔倒之前。
“咦,可别说老人干不动活,她在摔倒前还能蒸馍、擀面条,我还见她经常蒸花卷呢。”“老人家闲不住,门口的那一小片菜地就是老人种的。”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
“奶奶一生勤劳,我小时候还见她纺花织布,那时候她都60来岁了。早些年,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她做的。但凡她自己能做的事,都不靠别人。她摔倒之前,薄一点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老人43岁的孙女说,“奶奶没什么爱好,既不看电视,也不听收音机,更不会打麻将。她现在躺在床上,时常念叨起收养她的那户人家,她把养母叫做老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