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南水北调中线段大型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色中站,阔步迈向山水园林城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中站,阔步迈向山水园林城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一泓清水入城来。
  南水北调工程中站段由中站区府城街道南敬村进入,经北敬村、府城村、启心村至丰收路进入解放区,全长3.75公里。沿线规划公路桥三座(北敬、府城、丰收路),生产桥一座(府城村南),分水口一座(位于府城村南),白马门河倒虹吸一座(长350米)。图为白马门河倒虹吸。
  秋染太行入画中。
  十月芦荻花纷飞。
  山村美景醉游人。
  许衡广场织锦绣。
  绿化成就新天地。
  明清文化古民居。
  远眺工业新城区。
  新型社区幸福村。
  俯瞰绿色新中站。
 
   

  核心提示

  山、水、园、林犹如一串串翡翠装点出这里的神韵,蓝天碧水,鸟语花香,流光溢彩;

  山、水、园、林更是一幕幕话剧演绎着都市的成长,路更宽了,灯更亮了,绿更浓了……

  山拥城、水绕城、园中城、林抱城;楼在林中,人在画中。走进中站,以山、水、园、林为主题的绿色中站建设,让城市化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城市变得光鲜照人,令投资者纷至沓来,市民倍感自豪与骄傲。

  曾几何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驱动的激越交响曲中,中站应该打造怎样的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站区委、区政府果敢提出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的大战略。实力中站打基础、绿色中站树标杆、活力中站开源泉、幸福中站验成效。其中,打造绿色中站成为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措施。

  该区区委书记王付举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明确指出:建设绿色中站,就是要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产业,构建“山、水、园、林”生态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城乡一体新中站,力争5年内,城区绿地率达38.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3%,争创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进区。

  山水园林,绘出绿色诗意家园

  为打造绿色中站,该区重点实施了以“山、水、园、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生态工程”,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体系,努力打造青山相依、绿水环绕的人居环境。

  “山”即继续深入开展北山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的焦晋高速两侧浅山区地质环境治理和衡苑矿山公园(二期)项目,不断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水”即全力抓好大沙河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投资2亿元的佰利源水库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白马门河治理和涟琛河城区段景观化改造工程,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构建靓丽的城市水系景观,打造焦作西部“亲水之城”。

  “园”即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金港湾乐园,规划建设龙翔省级森林公园和两个城市游园,启动建设龙翔体育公园,努力营造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林”即科学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大力开展见缝植绿、拆墙透绿、立体挂绿等活动,高标准实施经三路、经四路、新园路、怡光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全力打造南部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北部山区绿色屏障。同时,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维修改造城市居民公厕,不断拓展精细化管理区域,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作为我市唯一拥有山的城区,该区北部山区紧邻市区,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承载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寄托着中站人民的殷切期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做靓生态休闲产业区,顺应群众期望,该区强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水网、电网、路网等基础设施,依山依势构建一批独特的山地景观,围绕山区原生态构建一批风情民俗景观,依托特色种植养殖构建一批现代农业景观,逐步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丰富转型发展内涵,拓宽致富创收渠道,把北部山区建设成为生态靓丽的风景区、宜居宜游的休闲区、功能完善的养生区。

  今年年初以来,按照山区发展总体规划,该区在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突出基础提升、资源整合和招商推介,积极盘活盘古洞景区、栗井生态园等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实施投资2.1亿元的红砂岭生态园(二期)、投资2亿元的葫芦寺水上乐园、投资200万元的麦秸河至高窑河旅游通道等项目,加快运作投资1.5亿元的高窑河民俗度假村项目,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综合开发格局。

  水是城市之魂,有水才有灵气、才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该区近年来大力实施佰利源水库、白马门河、涟琛河、大沙河、新河、南水北调干渠等“一库一渠四河”水系建设,进一步涵养水源,逐步构建完善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

  扮靓城市靠园林。该区统筹编制好城市绿化规划,依托森林公园、生态植物园、许衡文化公园、龙翔森林公园、龙翔矿山公园和城市游园“六园”建设,广泛开展生态乡村、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在居民楼院开展见缝插绿活动,改造提升主干道、高速公路、河渠两侧绿化水平,营造全民造林、兴林、护林氛围,建设焦作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美丽建设,打造宜人宜居乐园

  今年环卫节,中站区被授予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城区,这也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该区的城区环境卫生在全市组织的每季度城区环境卫生大检查中已经连续31个季度保持全市五城区第一名。

  美丽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这里的新常态。

  加强低碳建设,多举措推动绿色发展。该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低碳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把项目入驻环保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格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集约、绿色、环保、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不上污染项目,引导企业改进工艺降低能耗,对百泉精细化工等3家企业分类实施关停并转,推动爱尔福克等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切实降低工业废弃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秸秆禁烧、扬尘控制等综合性举措,确保辖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达标天数优于去年,空气优良天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该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田园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乡村管理制度,争取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生产高效、人民富裕、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为此,该区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突出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进一步修编和完善了村庄建设规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今年,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带动,长效推进”的原则,结合全区村镇规划,加快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北朱村、李封三村、许河村、大洼村等村庄建设,探索经验,分类推进,努力使该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同时,该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十乱”行为,使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摸排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城乡环卫设施全覆盖,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健全美丽乡村工作机制,该区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美丽乡村区级领导分包、区直部门帮扶的领导体系,完善区、办、村环卫管理体系,健全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的资金保障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倡导低碳生活,引导群众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力磁场,高扬旅游文化龙头

  如果说山是这里的精神,水是这里的生命,园是这里的诗词,林是这里的灵魂,那这里独尊的旅游文化则赋予了山水园林的精气神。

  中站人杰地灵,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天文学家许衡的故乡。“卧牛之地,日进斗金”:辖区内分布着30余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

  中站享有“焦作市的西柏坡”的声誉。位于北部山区的城市工委旧址、老市委成立所在地、许河事件纪念地、麻章事件纪念地、太行八英纪念地等一大批革命历史旧址,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烽火岁月的圣地。

  中站自然旅游丰富,拥有亿年溶洞、万亩鹅耳枥林、千姿红叶、国家级猕猴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亮丽、功能完善、宜居宜游的焦作“北部后花园”熠熠生辉。

  中站有一个个别样的名字:许衡、府城、丁百元、谢延信。逛遍该区的大街小巷,你定会被这里的另一种氛围所感染:名人名物文化一条街、煤文化一条街、谢延信先进事迹一条街、孝老文化一条街、英模文化一条街。走进该区的一个个名人纪念馆、陵园、祠堂、古遗址,你定会心里生出一种崇敬和肃穆:不俗的建筑、精心的收藏、悉心的保护……

  一个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品牌中精雕细刻着它的文化。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卢和平说:“历史需要追寻,文化需要发现,精神需要探究。而寻找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图腾、精神原点,应该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探究、挖潜、保护、传承。”

  如何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换成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资产,该区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旅游。近日,记者亲身感受了该区的古文化游、红色游、煤文化游。

  古文化游从府城遗址出发,一路游览北朱村古民居、张昺墓、张昺祠堂、许衡墓、许衡祠堂、许通游园、东王封村的史绩馆以及新庄村金代壁画墓群、李封村宋代天目瓷窑遗址、西冯封村元代雕砖墓、府城村明清王氏祖祠及文庙等。

  红色游从许衡街道的麻掌村出发,那里是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麻掌惨案”纪念地。麻掌村村委会主任靳运动说,该馆建于1994年,分名人篇、英烈篇、教育篇和戏剧篇等几个展区,详细记录了该村涌现的仁人志士。记者接着来到著名的“太行八英”的村庄——赵庄。离开赵庄,记者驱车西行便来到了许河村,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蓄意制造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摩擦的地方,造成我军30余人牺牲、500余人受伤和失散。然后记者来到十二会村。当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焦作第二次解放前,这里曾是中共焦作市委的所在地,焦作市正是从这里逐步走向繁荣的。

  煤文化游主要以谢延信事迹展览馆为中轴,覆盖原李封矿和原王封矿等,这里是中国煤矿业发展的缩影。

  走进中站,绿色随君归,山水园林伴君行,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品味中站,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这颗镶嵌在豫北沃土上的明珠,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正续写着“山水园林城市”的新辉煌。

  延伸阅读

  中站旅游资源简介

  许衡文化公园

  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镒文正,封魏国公。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2013年5月许衡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早商遗址

  这是一处商代早期军事重镇,至少存在了3600年。1999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远休闲运动会所

  衡远休闲运动会所地处生态植物园内,距市中心十分钟车程,环境安静舒适,占地100亩,是集健身与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会所。

  明清古民居

  明清古民居位于府城街道北朱村,现存较为完整的院落有64处,单体建筑有116座388间,建造时间上起明朝天启三年(1626年)下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后跨越315年。古民居的总体平面布局为一进一、一进二、一进三四合院,其中以一进一、一进二四合院为主,绵延不断。

  红色革命纪念地

  中站区北部山区的红色革命史使这里享有“焦作市的西柏坡”的盛誉。这里有城市工委旧址、老市委成立所在地、许河事件纪念地等一大批“红色景点”。

  龙翔省级森林公园

  中站区北部山区气候温和,空气宜人,气温比平均气温低5~10度,自然植被完好,峰峦叠嶂,林木葱茏,景色秀美,资源丰富,共有高长植物100余科1100多种,其中油松林达2万余亩,落叶阔叶混交林达数十万亩,核心区被郁闭的次生森林所覆盖,森林郁闭度超过90%。

  这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以秀峰奇石为代表,主要有大寨峰、虎头岭、石人峰、十八盘、望君峰、香炉峰和摘星台等,山峰特点可概括为险、峻、奇、雄、秀。

  北业东沟海拔550米的梯田上,近年形成了太行山罕见的高山芦荻荡,面积有三十多亩。每到秋季芦荻荡花盛开时节,一片洁白,与满山红叶形成反差,颇为壮观,成为了近年南太行山驴友的新目的地。

  万亩鹅耳枥林

  鹅耳枥属桦木科,木质坚实,有森林氧吧美誉,有两万亩之多。林木生长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巨大的树冠造型各异,起伏多变,连绵而成长达4公里的“绿色隧道”。

  盘古洞

  盘古洞是太行山地区罕见的溶洞,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属断裂岩溶洞穴,深度为1700米,洞内有距今5~6亿年生态发育良好的钟乳石群,石笋、石花等钟乳石造型奇特(顶天柱、定海神针、佛耳壁、北京猿人、石钟、石幔、石鼓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千姿红叶

  中站红叶,种类繁多、面积广阔、颜色亮丽。放眼山坡,一簇簇、一片片,颇具风韵。

  文/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

  图/本报记者 赵耀东 本报见习记者 李政阳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