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7版:新闻的力量·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农村 新亮点 新突破
焦作农业和扶贫工作硕果满枝
雄起怀川舞中原
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撑
焦作城市水系绽放迷人风采
市爱卫办为建设美丽焦作添动力
情系大地终不悔 一片丹心为农民
“斯美特”,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湖湿地织水网 人水和谐共相生
焦作城市水系绽放迷人风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风景如画的龙源湖。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本报讯 (记者杨仕智)春色秋雨,日月如梭,我市城市水系建设经过两年奋战,喜结硕果,一幅“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蓝图,已经揭开神秘面纱,绽放出迷人风采。

  初冬时节,记者在采访城市水系时看到,我市城市水系由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编织而成,以拦蓄天上水、引来黄河水、留住过境水为水源支撑。整个水系由相连、相通,纵横交织的中小河流相连接,构架成城市水网,五库六湖点缀其间,形成生态水系格局的秀美景色。

  奔流不息的黄、沁河水,被成功引入城市水系,改写了在家门口用不上黄、沁河水的历史,社会经济效益也凸显出来。面对63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引黄入焦工程大显神威,干渠沿线群众浇上玉米“保命水”,今秋玉米单产喜获大丰收。引黄入焦工程每年可引水3300万立方米,为我市工业、农业、生态和景观提供用水,仅新增灌溉面积就多达15万亩。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确保水资源有效供给,将是留给焦作子孙后代的一笔巨大财富。

  龙源湖3次引地表水入湖,年可引水500万立方米。一湖活水、清水,改善了生态环境,飞鸟成群的水面景观和动人景色,吸引来八方游客。沁阳“骑行天下”俱乐部的12名队员,在龙源湖公园观赏后赞不绝口。其领队宋雷生说:“没想到焦作还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湖,生态好、环境美,提高了城市品位。”

  12公里长的大沙河带状湿地建设接近尾声,焦克路桥上游2公里河道建设初见成效,河道内栽种以芦苇、蒲草、荷花、红柳为主的生态水生植物,堤外是50米绿化长廊,已初现生态体验、水景观、亲水游、田园风景等休闲景观。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人来此郊游、休闲、健身。

  18.5公里长的大沙河治理激战正酣,5.4公里长的迎宾路大沙河生态景观带,已形成120米到220米不等的水面景观。

  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和吴泽湖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这些工程可在明年建成投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规模宏大的城市水系建成后,将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系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价值,更有利于建设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

  城市水系可有效保障灌溉及工业用水,大大小小的蓄水工程,能解决70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可保障产业集聚区工业用水之需,使未来工业发展有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城市水系可保障城区防洪安全,利用河、湖、库、渠,通过拦引蓄等措施,可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有效保障城区安全。

  城市水系可有效改善气候,有效提高城区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水系通过蓄水、输水工程,人工湖、湿地,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每年可补给地下水500万立方米,对提升周边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山青映北郭,水碧绕山阳,这一天不再遥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