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3版:新闻的力量·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记者致敬
我自豪, 我是一名记者
我热爱这一职业
书法
书法
净影倒流泉(国画)
金色小巷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焦作市肝病医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热爱这一职业

作者:□王 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就在这秋冬交替的季节里迎来。我热爱记者这一职业,我庆幸自己生逢在这样一个时代,选择了记者这样一种职业。

  “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性格也印证性格的职业,而一个优秀的记者的全部追求正是以磊落的人生作为支撑的。”一位卓越的新闻记者如是说。

  “文品和人格的统一,那种惊人的一致,有如上苍的造化,有如自然的铺陈,总是在关键时刻,总是在一两步间被生活品透和识破”。我尊崇这样的记者。

  14年前,当我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有老师这样给我留言: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为文。还记得教我们杂文学的老师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给我批改作业时的专注,他这样给我留言:新闻语言应该有泥土的芬芳,更应该有缤纷的色彩。这些教诲和希望,成为我14年来事业和人格追求的目标。当然,对人品和文品的理解,是我在人生过程中慢慢品读理解的,且越懂得这需要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坚守。

  我在追求一种精神的海拔高度,虽力所不能,但我仍然会向着那样的方向和高度跋涉,去追求人品和文品的完美统一。

  穿透文字的是思想,穿透人品的应该是一种力量。思想的力量提升着人的品位,我以为这就是人生的财富吧,对于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而言。

  一个记者的成长,如同一篇篇文章,有多少新闻前辈的陪伴、指点、修正,才有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我坚持认为,我的成长更有那许许多多的被访者,这些人的故事净化我的灵魂,影响着我的思绪,引领我走向精神的殿堂。

  在被采访的人中,有一些领导者和决策者,他们崭新的思路,让我惊叹不已。尽管我常常有踮起脚拼命地仰视仍旧有达不到的紧张和恐慌,但这样的紧张和恐慌,催我不懈地努力学习。这样的采访让我写出了一些还算得上有思想的报道。对我个人而言,获得的是我引以为自豪的一种境界和视野。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在被采访者中,从他们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种把个人的生命和工作融于一体的历史使命感,那种植根于心而无法更改的神圣情怀。这让我读懂了责任重如山的真正内涵。

  作为一个记者,永远追随时代,为时代的前进击节而行,踏歌而行,洒泪而行,才会有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也无愧于自己的文字和篇章。

  每天清晨,当我走在上班的途中,向着办公大楼拾级而上,常听到一声召唤:“记者,无冕之王!”我回头,向那位年轻的哨兵敬上一个军礼,把这声音收下。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发感到那亲切的声音是对记者的一种莫大的信任和重托,我懂得了手中这支笔的分量。

  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文人气、书卷气,但是我们拒绝酸腐、媚俗、平庸。华丽的辞藻只能修饰文字,但不能修饰人格。

  记者的职业永远和时代同行。我庆幸,生逢在这样一个思想解放、个性飞扬的时代。我庆幸,生逢在这样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阔步向前的时代。

  我知道,做好新闻工作需要高度的政治敏感,精确的判断,对真理的坚守,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去记录现代化建设前进的足迹。

  新闻绝不是婉约、舒缓的小调,它是嘹亮有力的踏歌,它拒绝因了一己的悲欢去游走笔端。新闻需要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刀锋般的笔触,新闻需要的是记者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去追求每一件新闻作品的真实、完美和永恒的存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