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仔细研究了这句话,发现其中颇有内涵——兔子不吃窝边草,但它终究是吃草的,也许是吃了别人窝边的草,甚至吃了人家窝里的草。但只要不吃自己窝边的草,那就是好兔子。
贾二深谙此话,他从事偷盗事业之时,从来不偷自己村子里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村子周边三十里内也绝不染指。
贾二是谁?那可是个神偷,听奶奶讲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被枪毙了,我自然没有见过。只是奶奶常常说起贾二,说着说着就挑大拇指。
说起贾二的偷盗能力,呵呵,如果偷盗也算一种职业的话,那他应该在偷盗界排名第一。他自小练得一身功夫,尤其轻功最好,飞檐走壁,移步换形都是他的绝技。自打听游乡的说书人说《水浒传》之后,他便以鼓上蚤自称,每次得手后必定留下“鼓上蚤”的大名,大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味儿。
贾二常常傍晚离家,黎明归家,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背扛布袋,鼓鼓囊囊。过上一段时间后,贾二必要失踪一段时间,返回时,瞎眼的张婆婆就有了米,瘸腿的贾狗剩就有了钱,久病在床的贾祥媳妇就有了药……
贾庄属于红区,解放得早,土改运动开展得也早。贾二就是在土改的时候认识了美丽的女干事红芳,红芳倾慕贾二的一身武艺,和贾二走得很近。自打分得二亩地后,贾二一心一意想种好地,想得到红芳姑娘的进一步青睐,便发誓不再偷盗。
人人都晓得抽大烟上瘾,没有想到这偷盗也会成瘾。贾二刚开始日日忙活田里的活计,倒也安生,可是当田里无事时,他的手就开始痒痒了,心慌意乱。一日傍晚,他喝了几口小酒,出得门去,月上柳梢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洛阳城。当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跃上一户人家的院墙时,迎面一个身穿军装的女子款款走来,他一惊,想起了红芳,扭头返回。但回到家中,他依然难以抑制自己偷盗的欲望,辗转难眠。他于是在村子里逡巡,经过生产队的马坊时,他听见一声马嘶,心内便如火一样灼烧难忍了。他腾身而起,进入马坊院内,望着那匹长嘶的白马,伸出了手。白马突然打了个响鼻儿,他心头一震,突然就想起了红芳。他放了手,站在马坊院子里,望着月亮焦躁不安。他想,自己必定得偷点啥,否则,这一夜自己非得疯了不可,但自己已经立誓不偷了,且自己向来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这时候咋能够破戒?
突然,贾二有了主张——自己拿一点马坊里不大有用的东西走,岂不两全其美。想到这里,贾二开始在马坊里搜寻,马鞍不行,马鞭也不行,笼头还不行。最后,贾二看上了一个木楔子,这个小小的木楔子应该没有啥大用。于是,贾二揣了木楔子转身离去,当晚搂着木楔子美美地睡着了。
次日一早,贾二经过马坊,听得马车夫叫唤少了木楔子还真不行,猛然想起自己昨晚的行径,忙从怀里掏出木楔子,隔墙扔了进去。马车夫听得动静,转眼看去,见那木楔子扎在土地上,感觉蹊跷,也没有放在心上。
之后,贾二每逢手痒,必定去马坊偷那只木楔子回家,次日便隔了墙还回去。次数多了,马车夫晓得了,也不说破。
一日,贾二在睡梦中被人用枪顶着,带走了。据说,驻扎在村里的部队上,丢了一只小勃朗宁手枪。不久,在村西头的麦场里,贾二被枪毙了。枪毙贾二时,贾二执意面对众乡亲,他看见红芳就站在乡亲们中间,眼睛有些红,就笑了。贾二的笑容还没有完全展开时,一颗子弹正中他的眉心。围观的群众间,低低的啜泣声暗流一样蔓延开去。
不久,贾庄开了一个宣判大会,这个宣判会犹如一块巨石,将贾庄砸得波浪翻滚——原来,红芳是个女特务,那把枪就是她偷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