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远离都市的山村任教,无怨无悔地在三尺讲台奉献青春;她克服交通闭塞、吃水难、工作环境差等困难,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就是博爱县寨豁乡焦谷堆小学教师张鲁婵。
“人民教师是我热爱的职业,无论在哪里我都要发出金子般的光芒。”张鲁婵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1年,大学毕业的张鲁婵顺利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被分配到寨豁乡的山村学校任教。刚到那里的时候,很多和张鲁婵一起去的年轻教师都哭了,有的人是因为离家远,有的人是因为条件差。但是,张鲁婵却没有哭,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坚强,而是因为她心中有着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信念。
焦谷堆小学是寨豁乡最偏远的学校,张鲁婵担负着该校语文、英语、品德、科学四门学科的课程,每周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对于一个刚刚工作的85后女孩来说,远离都市文明的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一,一场大雪覆盖了通往焦谷堆小学的山路,为了不耽误为学生们上课,张鲁婵4时从焦作市区的家里坐车到月山镇,在夜幕中独自步行3个小时走到学校,两只脚上都磨出了血泡。“既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我就要对工作负责,对孩子们负责。”张鲁婵说。
今年3月,张鲁婵被查出卵巢里长了一个畸胎瘤,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她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一个班学生四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张鲁婵每天在医院里备课,并把每天的教学任务编辑成短信发给代课老师,再由代课老师布置给学生。两个星期后,出院的张鲁婵并没有遵照医生的叮嘱在家休息,而是拖着虚弱的身子赶回学校给学生们补课。张鲁婵的心血没有白流,她所带班级的语文、英语课综合成绩都获得了全乡小学期中考试第一名,英语课综合成绩还在全县抽考中获得了第一名。
在工作岗位上,张鲁婵用心做事、以诚待人,用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事。当同事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她总是耐心地倾听,耐心地劝导,力所能及地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3年来,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得很幸福。”张鲁婵说。这就是张鲁婵,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追求理想,用自己的真诚和敬业赢得了学校里每个人的尊敬和信任。
本报记者 原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