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绿染怀川处处新
庞超的“规划人生”
导读
云台农林与中信证券签约 启动“新三板”挂牌计划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怀川 十大建设亮点展示
绿染怀川处处新
——细述生态建设给焦作带来的变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张 鹏

  又到“西风凋碧树”的时节。

  但在我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的红砂岭,侧柏、五角枫、黄连木等树种构建了一道色彩斑斓的亮丽风景线。

  黄河滩区,昔日飞沙走石的滩涂,已被林地构建的生态涵养带牢牢锁住。

  驱车穿行在我市的国道、省道乃至乡间小路,两侧树木将这一条条干净、平整的道路装点成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色长廊。

  昔日满目疮痍的焦东矿采煤沉陷区,变身今天的生态公园,黎明脚步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

  偏爱红砂岭的骑友们、黎明脚步的忠实跑友们、生活在怀川大地的360多万人,他们心中的那一抹绿,似乎慢慢地跳了出来,跳到窗外的树干上,跳到南太行的山脊上,跳到母亲河的河畔……跳成了一曲半城青山半城水的曼妙乐章。

  挥动这曲曼妙乐章指挥棒的,是市委、市政府“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山水园林之城,建设生态宜居焦作”的宏大战略。

  这一旨在倾力打造北部山前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地、各类滨水公园、湿地带状公园等,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体系的宏大战略,将全市上下紧紧凝聚在一起,携手踏上唤醒心中一抹绿的锵锵征程。

  美丽焦作的召唤

  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我市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被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长期以来的矿业开发活动,在为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资源的枯竭,2008年国务院批准我市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

  从此,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的大幕悄然拉开。

  往哪儿转?怎么转?早在2011年,时任市长孙立坤就提出了构建林业生态网的目标,强调大力植树造林,构建林业生态网,对焦作旅游繁荣、经济转型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彼时,十面“霾”伏的天空,时常来袭的沙尘,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块“灰色印记”。

  2012年,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年的市两会上,孙立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生态体系,努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2013年,焦作历史上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这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围绕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述,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明确提出了“一个战略、四个重点、十大建设”的工作思路。生态建设,即为“十大建设”之一。

  按照建设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指导思想,我市全面启动了北部山区生态恢复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建设、林业生态网建设、游园绿地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

  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我市将按照“一区(南太行山地生态区)两带(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三网(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多点(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的林业生态网络总体布局,实施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廊道绿化、原料林基地建设等林业工程,造林27万亩以上,基本形成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景观化、农田林网化,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踏上了绿色征程。

  铿锵前行的脚步

  “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

  2011年6月,我市提出建设林业生态网。

  2012年,我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

  2013年,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生态建设的号角。

  这一鸿篇巨制,决策者们倾注了太多心血和汗水,更饱含着他们不变的民生情怀:为让360多万焦作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甘甜、清洁的水;为让子孙万代远离环境污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市委书记孙立坤在检查生态建设工作时,曾多次语重心长地说:“要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扎扎实实搞好生态建设,把焦作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场集全市之力、全民参与、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就此拉开帷幕。两年来,一轴轴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依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14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30家重点企业共同打造的万亩义务植树基地,衡苑矿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白鹭湿地公园、月山矿山公园,河南能源焦煤九里山矿、冯营矿、古汉山矿、演马庄矿亮马村采煤沉陷区,九里山、山后废弃采石场治理等成效初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及两岸保护性绿化带建设已经开始实施。

  总长度53.6公里的林邓线绿化工作已经完成。我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各25~100米宽的高标准绿化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滨河带状游园、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全面启动。

  沿黄滩区速生丰产林基地累计造林40万亩。沿山经济林累计达到21万亩。特别是城区北部山区高标准绿化,已经成为展示我市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所属的老牛河村,周边的垃圾场、荒地平整后,新栽植大叶女贞、刺柏等树木,长势良好,绿意浓浓。三至五年后,这里将成为郁郁葱葱的郊区防护林。

  绿意盎然的音符

  “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布局,犹如一个个绿意盎然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一曲田园风格的交响乐。

  让我们依次感受,那一个个涤荡人心的音符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个美好愿景。

  “一区”生态体系建设——南太行山区生态体系建设。

  南太行生态区分为浅山区、过渡带、深山区三个地理单元和八条进入景区的道路,区域内可利用面积100万亩。该区域主要是强力推进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在中心城区北部解放、山阳、中站三区,打造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绿色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6万亩,真正把北部山区建成集休闲、健身、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治理亮点。

  南太行山区面积170万亩,海拔200~1327米,涉及修武、博爱、沁阳三县市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城区。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区(面积60万亩),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生态群落结构合理,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是我市重要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重点通过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封山育林等工程,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提升生态功能,使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海拔500~800米的浅山区(面积50万亩),目前处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期,灌木林是林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种类较为丰富,已具备基本的生态功能。重点是针对不同灌木林地特点,通过封山育林辅以人工造林、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木合理搭配的森林生态系统。海拔500米以下的前山区(60万亩),历史上由于采矿、割灌等和人为活动,森林资源破坏最为严重,地类主要由采矿废弃地、稀疏灌木林组成,林业生态功能丧失殆尽,严重影响全市的生态大环境和景观,是生态治理的最重要区域。重点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管控各种开发活动,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太行山绿化、小流域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改变目前生态功能低下、生态恶化的局面,形成与城市环境改善、休闲旅游建设相匹配的森林资源,打造山清水秀、功能完善的生态屏障。

  “两带”生态体系建设——黄河生态涵养带建设和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建设。

  黄河生态涵养带建设。黄河流经我市98公里,区域面积78万亩,由南向北依次划分湿地保护带、产业基地带和堤岸防护林带三个生态治理区域。黄河湿地保护带,除孟州黄河湿地一部分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余38万亩还未划建自然保护区,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2014年重点着手筹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滩区产业基地带,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林间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升级。黄河堤岸防护林带,重点是在黄河堤岸两侧各营造100米宽的堤岸防护林,形成长98公里、宽5公里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带。2014年重点完成退耕还林荒地配套造林、特色经济林等1.1万亩。

  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建设。南水北调总干渠在我市境内全长75公里。其中农村段66.2公里,两侧规划建设各100米宽,具有景观效果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和林果园区产业带,努力将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建成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旅游观光和农民致富增收“六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示范带,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三网”生态体系建设——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

  道路林网。通过对全市道路的全面绿化美化,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5%以上,整体上实现道路林网化,形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河渠林网。我市有大沙河、丹河、蟒河3条中型河流和蒋沟、济河、大狮涝河等14条小型河流,白墙水库、青天河水库、逍遥水库等26座中小型水库。河渠林网的建设以河渠两岸和水库周围水系森林为重点,实施集防护、景观、旅游等多功能的精品水系森林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市的滨河、环库生态景观带。焦作市城区的水系林网建设围绕“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环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城市水系建设,倾力打造集景观观赏、休闲娱乐、防洪排涝于一体的优美的滨水绿色廊道,形成特色鲜明、景色优美的城市水系生态景观带。

  农田林网。农田林网建设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开路、统一标准,统一拍卖”的工作机制,统筹考虑沟、河、路、渠,综合治理风、沙、旱、涝,优化树种结构,乔灌结合,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

  “多点”生态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绿化、县城绿化、村镇绿化、景(区)点绿化。

  中心城区绿化。将解放区、中站区、山阳区、马村区以及焦作新区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城中水系、滨河、绿地与道路生态景观带,在中心城区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在城郊建设焦作城市环城森林公园体系,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改造升级现有公园绿地,规划新建公园绿地。遵循大小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大型综合市级公园,小型区级公园,新建玉龙山森林公园、西部万亩生态园、黄龙洞森林公园、白鹭湿地公园等。

  县城绿化。六县市建城区加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社区绿地等升级改造力度,完善道路、水系、园区等绿地体系,营造环城森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村镇绿化。在全市1800多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通过营造环村(镇)林带、庭院植树、村镇小型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景区(点)绿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实施生态旅游产业的系列化开发,加快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嘉应观等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旅游通道沿途可视范围内景观提升,打造南太行国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

  和谐壮美的画卷

  北部山区生态恢复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建设、林业生态网建设、游园绿地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使我市从北部山区到南部滩区绿色总量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幅城外青山环抱、绿水绕城,城内绿地遍布、水面连片的壮美画卷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幅山水融合、山水与城市融合的画卷,生动展示了我市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是我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探索出的一条康庄大道。

  这幅层次鲜明、内涵丰富的画卷,将会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于此,助推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

  半城青山半城水,山水园林新焦作。这幅和谐壮美的画卷,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丽焦作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丽焦作也必将唤醒更多人心中的那抹绿!

  标题书法:田立杰

  压题照片 一群(水葫芦)在灵泉湖上空飞翔。(摄于今年3月20日)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