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今年3月6日,市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活动办和市委第十二督导组的指导下,在特约监督员第一监督组的监督下,市教育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以强化宗旨转变作风,力促“五新”服务群众,共建美丽转型提升为载体,紧密联系教育工作实际,边学边查边改、立知立行立改,转变工作作风,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惠民,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求真求实的满意答卷。目前,市教育局班子共梳理问题46个,已整改31个,其余正在积极整改。
正风肃纪让群众满意
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市教育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局聚焦“四风”问题,切实转变作风。加强学习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1~2次集中学习。坚持基层调研,不提前打招呼,真正摸清实情,解决疑难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局班子、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160余次。规范干部行为,明确提出机关党员干部、学校党员干部两个“十不准”,严禁局班子成员接受基层单位和学校宴请送礼,局班子成员与机关干部群众一起在机关食堂排队买饭就餐。整治文风会风,前三季度制发文件、印刷文件、召开会议分别比去年同期压减44%、68.8%和72.9%。大力简政放权,主动转变职能,理清权力界限,推行便民服务,教育行政审批项目压减50%,教育行政服务事项压减71.4%。规范表彰培训,将教育评比表彰项目压减73.9%;教育培训实行统一管理,全部采用“请进来、广受益”培训模式,不收取学校和教师培训费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厉行勤俭节约,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成立厉行节约工作小组,实行经费支出预评审制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前三季度“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38.5%。
注重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笼子”。市教育局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党委)负主要责任、纪检组(纪委)负监督责任的意见,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制定局机关党员干部、学校党员干部两个“十不准”和教师“十要十不”,规范党员干部和教师从业行为;制定局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制度,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服务基层师生群众;制定经费支出预评审制度,严格执行差旅费、接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杜绝公款浪费;制定教育系统各类评选活动规范性要求,实行专家独立评审,邀请政风行风评议代表、政协民主监督员、群众代表现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制定教育项目民主监督制度,对教育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实行全程监督;建立党建工作约谈、廉政建设约谈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制定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检查提醒制度,保障教育资金规范运行。目前,该局废止制度1项,修订制度5项,新建制度22项。
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政风行风问题,该局聘请了10名政风行风评议代表、5名市政协民主监督员,主动邀请参加业务工作,及时采纳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建立网络社情民意办理反馈机制,迅速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加大教育纠风治乱力度,专项整治有偿补课、学校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今年已查处21人,纠正违规资金64万余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培训突出师德师风主题,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印发《倡导新风 拒绝宴请》倡议书,引导全体师生和家长拒绝升学宴、谢师宴,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厉行节约、廉洁高效教育发展环境。
服务民生让群众满意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局注重以民意为导向,始终坚持开门纳谏,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破解教育热点难点,促进教育公平惠民。
针对上学难问题,将新城区4所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推进落实,韩公教育园区小学幼儿园项目10月29日已开工,丰泽园、映湖路2所小学项目今年年底前开工,明年9月前全部建成投用,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小学学位3780个。针对上优质学校难的问题,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教育集团53个,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路小学与西王褚小学、环南一小与东王褚小学、焦东路小学与万方小学等组建集团学校后,许多孩子就近享受到了优质教育。针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健全保障机制,实行“零门槛”入学,今年全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针对促进中招公平公正问题,出台严肃招生纪律、严格录取程序、作好政策解答、实行首问负责、严查违规行为招生五项措施,今年中招未收到一起违规招生举报,未出现一起负面网络舆情,同时力促各高中扩大招生,主动服务考生和家长,全市500分以上考生录取率达99.7%;高中扩招后,一批择校生变成统招生,择校费退还,仅市外国语中学、市十二中学就为216人退费,受到学生及家长好评。针对中小学生旅游景点门票优惠问题,认真接受媒体监督,主动与市旅游部门协调,联合印发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全市中小学生凭学校胸卡等证件,都能享受本市旅游景点门票优惠政策。
关注基层学校发展,积极沟通,主动协调,一批基层学校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直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230元提至790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630元、初中830元,省定市直中小学待分编制拨付市直教育系统使用,补发了市直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年绩效工资、退休教师生活补贴,为300多名市直中小学已评未聘教师解决了工资待遇遗留问题,为409名市直学校工勤人员、二级机构业务人员解决了医保遗留问题,将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教学点,确定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并捐建价值近2万元的幼儿活动室及配套设施,投入650万元支持马村区龙子心学校二期工程、市云台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市实验小学空调供电专线改造。
促进发展让群众满意
以活动促进工作,以工作实绩检验活动实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局坚持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好全市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转型提升,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中站区、武陟县顺利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博爱县顺利通过省政府复验。
在老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焦作一中老校区由市外国语中学使用,今年高一新生已入驻上课,整体迁入后,市十二中学将使用外国语中学原址作为西校区;市教育局原址交由市十一中学暂用作学生宿舍;学生卫生保健站原址交由市实验中学改用为办公楼,原办公楼改建为学生宿舍和餐厅。
在学校项目建设方面,山阳区新城小学、马村区龙子心学校二期等续建项目,预计明年9月前建成投用;100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建设已全部开工、71个竣工,开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3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竣工。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今年完成投资1387万元,建成市级网络直播互动管理平台,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受到教育部通报表彰;在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中期评估中,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被列为全省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试点。
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今年全市普通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均高于省平均上线率,分别比去年提升19.9%、12.5%,全市理科第一名被北大录取;全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增幅40.9%,占全省的14.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7%。
在职业教育方面,职教园区一期建成投用,圆满通过市四大班子专题观摩点评;紧紧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设置;温县职教中心示范校、博爱县职专特色学校建设顺利通过省中期验收;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25项奖项,居全省参赛学校首位。
在民办教育和教育招商引资方面,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已研究通过《焦作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办法》,将民办教育专项奖励性资金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强化了社会力量投入民办教育的杠杆撬动作用。黄河交通学院顺利升本,填补我市民办本科、职教本科两项空白;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完成45所民办幼儿园项目建设;支持河南永威集团投资500万元建设沁阳市西向高中,今年已招生。
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焦作一中设立中韩国际班已招生80余人;修武一中、焦作一中分别与国外高中和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拓宽我市学生海外就学、升学渠道;市实验小学、市道清小学、沁阳市实验小学、修武县实验中学等40多所中小学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小、北京星河实验小学、台湾曹公国民小学、比利时梅勒中学等国内外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办学质量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教育是战略工程,教育是重要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解决当前能解决的小事,更要着眼长远,着力破解关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立足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坚决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