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听德国人聊读书
老树迎风
视 觉
为了忘却的纪念
姨哥的孝心
万历十五,崇祯十七,大变之局
毕业纪念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德国人聊读书
□郭 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德国,无论在公园草坪上,还是地铁车厢内都能见到人们读书的身影。过年过节时,书店的场面也甚为火爆。德国书业协会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前12个月内购买过书籍,其中87%的人买书3本以上。另外,德国人2013年休闲时间最爱干的事情中,读书看报的排名高于逛街下馆子。

  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国际书展10月8日至12日举行,爱读书的德国人自然不会放过在家门口看世界的机会,在公众开放日一股脑地涌入展会,场面蔚为壮观。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读者,通过他们的言谈,或许能了解德国人喜欢阅读的原因。

  法兰克福阿尔贝特·施魏策尔小学老师米尔查拉带着全班学生参加书展活动。她说,带学生来书展一方面是自己喜欢看书,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沉浸在故事中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事”。

  从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不难看出小书虫们对书籍的热爱。8岁的拉塞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读书,尤其是《三个问号》系列丛书,“读起来非常带劲”。他晚上会把书藏在枕头底下,等妈妈关门后偷偷拿出来看。

  虽与拉塞年龄相差超过半个世纪,现年61岁的加比·比朔夫却有与拉塞相似的经历。比朔夫回忆说,她小时候没有电视,该睡觉时就会在被单下打着手电看书。在她看来,读书的乐趣在于在书中“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且人生不同阶段对书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20岁和40岁时读同样一本书会发现,书还是那本书,但体会却完全不同,这种感觉让人兴奋。”

  比朔夫在一家出版社工作,聊起书来有说不完的话:“读书在德国是一项传统。对我来说,没有书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我家里已经摆满了书,客厅、书房、走廊……到处都是。”

  70岁的克劳斯·维尔科姆—维默尔也是爱书之人,他刚买了一本芬兰小说,打算一周内读完。他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获取知识,小说虽是虚构,但带给人们的知识并不亚于那些纪实作品。“小说就像一台显微镜,书中的一些小人物可以让人了解整个社会发展”。

  “您也有一屋子书吗?”记者问。维尔科姆—维默尔答:“好几个屋子!”

  除了自己爱读书,德国人还非常注意培养下一代的阅读兴趣。维尔科姆—维默尔说,他在女儿刚懂事时就给她读故事书,激发她的好奇心。他还经常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女儿也非常喜欢。“阅读是个人发展的一把钥匙。不读书知道的就少,”他说。

  见到博客作家伊莎贝尔·阿德勒鲍姆时,她正要带8岁的儿子阿龙到芬兰馆去看看芬兰小朋友都看些什么书。阿德勒鲍姆说,她每晚睡前都会和孩子一起读书,一方面她自己能学到一些东西,另一方面也可陪伴孩子。“通过书籍可以看世界,通过思考可以发现未知的东西,”阿德勒鲍姆说。

  为引导孩子多阅读,阿德勒鲍姆的做法是,晚上只允许阿龙看一个半小时的电视,之后会给他两个选择,要么睡觉,要么看书,“如果不困就可以看看书”。

  阿德勒鲍姆的方法似乎颇有效果。阿龙告诉记者,他觉得看书很有意思,尽管有时读起来有些吃力,但“还是喜欢看书”。

  酷爱读书的比朔夫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仅从家长着手,学校老师的阅读热情对孩子同样影响很大。她的孩子上小学时,班主任对阅读似乎不够重视。为此,她和其他孩子的家长还专门找老师谈话。

  “我们需要激发老师的阅读热情,这样她才能更好地教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比朔夫说,“当时学校没有图书馆,我们家长小组还自掏腰包,设立一个图书角供孩子借阅。这样一来,家里没书的孩子也就能有机会看书了。”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