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垃圾不常扫,全靠集中整治搞。如今日清日保洁,环境优美似年到。”日前,武陟县圪垱店乡小刘庄村群众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编成了顺口溜,反映他们内心的喜悦。
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资金8761.66万元,改造用电线路166.8千米,改造危房720户,解决3.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购置垃圾清理设备2700多台,新建垃圾掩埋场73个,清理陈旧性垃圾8.4万立方米;硬化农村道路77.9公里,修建排水沟94.8公里、文化广场3.3万平方米,墙体涂白48.2万平方米;涂白树木10.8万棵,建花池6400多个,维修安装路灯8000多盏,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机制管长远,广泛宣传造氛围
该县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武陟县县级领导联系示范村制度》《美丽乡村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同时,该县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列入全县重大工作目标考评体系,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排名、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年终表彰奖励。该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每月考核评比前3名的乡镇街道,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前10名的示范村各奖励4000元。
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制定了实施意见,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将任务明确到人,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压力感。
同时,该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工作重点以及方式方法等相关内容,力求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配合、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该县共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倡议书》25万份,刷写墙体标语1400多条,营造了全县上下想美丽乡村、议美丽乡村、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外出考察学先进,拉高标杆争上游
6月10日,该县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孟津县横水镇新华村、文公村和济源市小浪底镇石门村参观学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经验。随后,该县又分10批组织各乡镇街道的班子成员、村两委会干部共600多人赴孟津、济源和山西泽州等地参观学习。
通过学习先进、相互交流,广大基层干部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强了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再理思路订规划,拉高标杆大投入,打一场以环境集中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
詹店镇围绕“生态宜居,美丽詹店”的创建目标,投资400多万元,聘请北京泛华集团和郑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分别对镇区大街、马营村和张菜园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重新进行设计规划。目前,马营村投入600多万元、张菜园村投入360万元,“五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示范带动抓整治,多方筹集保资金
该县确定了30个示范村,实施了先行先试、示范带动。
圪垱店乡小刘庄村深入发动群众,采取村户共建形式,村里投资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款8.5万元,清理垃圾200多立方米,拆除私搭乱建30余处,硬化村街道路3000米,垒砌花墙3500米,修建文化景观墙100米,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他乡村纷纷到该村参观学习。
大封镇小孔村采取镇村联建、邻村助建、全民共建的形式,筹资120万元,拆除私搭乱建、破旧危房12座24间,清运垃圾500余车,硬化道路2300多米,并修建了排水沟,安装维修了全村照明设施,新建花池200多个、景观墙70米,墙体涂白8800多平方米,新建村文化中心、文化长廊、古柏游园、古柏文艺舞台,硬化了文体小广场和村委会大院,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谢旗营镇创新举措,将卫生保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编写了通俗易懂、易记易背的《改善人居环境居民公约》,并强化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同时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在全镇营造了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有效地提升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水平和质量。
该县还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北郭乡城子村创新思路,以出让新建主题游园冠名权的方式,得到多尔克司公司赞助资金10万元,用于改善人居环境;益庄村组织召开企业厂长、经理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当场筹资5.6万元,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活力。翟晓飞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