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修武县在日前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出台践行群众路线五项制度,着力推动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据了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修武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民心向背检验工作成效,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创新,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该县在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政治生活常态化(务虚会)制度、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制度、乡镇党政班子评议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党建元素制度、群众路线难题专项整治制度等五项制度。
政治生活常态化(务虚会)制度。该县明确规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务虚会制度。务虚会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左右。务虚会上,党员干部要围绕作风建设主题,相互交流思想认识,认真总结近期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通过务虚会这个平台,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意识,切实绷紧党员干部自律敬畏之弦,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
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制度。难题隐患和建议是指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党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基层群众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基层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各级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现的问题,县、乡、村三级社情民意收集网络收集到的问题。收集上报难题隐患和建议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党组)、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难题隐患和建议每季度收集一次。每季度以“民心礼包”的形式反馈一次,反馈时要体现党徽、党旗及“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字样等党建元素。该县建立的这一制度,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立足长远,算好政治、经济两本账,让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账有人抓、突出抓、持续抓,每个难题隐患和建议都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使广大党员干部既能抓住中心,又能赢得民心。
乡镇党政班子评议制度。该县对乡镇党政班子的评议实行每半年一次,分别在1月份和7月份进行。对评议满意率低于50%的,给予乡镇领导班子黄牌警告,并实行跟踪管理;对评议满意率低于30%的,对乡镇实行“一票否决”,旨在运用制度量化手段,使乡镇主要领导时刻不敢忘记群众路线,时刻不敢放松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真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真正牢记为民谋利,逐步形成党员干部“沉住气、谋长远、不唯上、知良知、敢担当、懂规律”的优良作风。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党建元素制度。该县以“民心向背”为目标,注重以民心向背为衡量标准,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佩戴党徽,在工作台上摆放党徽、党旗标志,在项目建设工地、民生实事办理等领域中,悬挂“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党与群众心连心”等标语横幅,将党建元素有机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中,让群众处处事事充分感受到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真正明白各级党组织在为群众全心全意谋福祉、解难题、办实事,从而形成党群干群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正能量。
群众路线难题专项整治制度。这一制度包括文件会议精简制度、干部作风建设“十不准”制度、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社会评价制度、党员干部职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企业周边环境“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制度、招商引资预审制度、信访工作创新制度等8项制度。在这8项制度中,该县又具体细化了43项内容,就是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为确保五项制度的落实,该县要求各单位要用铁的纪律、铁的决心,不折不扣地抓好五项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使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认真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拿出焦裕禄同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精神境界,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