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由于我市气温不断降低,许多人出现了感冒、发烧等病症,大家也免不了要服用一些感冒药物。但是,如果驾驶员在开车前服用感冒药,就很有可能在开车时出现头晕、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状,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有可能威胁到他人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有关“药驾”的相关话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一些身有感受的网友也积极劝说大家杜绝“药驾”、远离危险。
“前几天,我开车时一直头脑发晕,没注意前方信号灯已经变成了红灯,还是保持车速往前走,等过了停车线后发现两边的车辆开始直行,才意识到自己闯了红灯。”网友【小虎】这几天有点感冒,出门的时候吃了些感冒药,一路上都在犯困,而且险些因闯红灯酿成交通事故。
“前段时间我开车在路上正常行驶,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别人追了尾。警察来了以后发现那个司机精神有些萎靡,就对他进行了酒精测试,但他并没有喝酒。交警询问后得知,他是因为吃了感冒药,开车一直犯困,才不小心造成了追尾事故。”网友【山丘】也谈了他亲身经历的因“药驾”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根据网友们反映的情况,记者随机对我市多名驾驶员进行了采访,其中大部分人表示,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药驾”,也有少数市民把“药驾”当成了吸毒后开车。他们认为,“药驾”并不违法,平时根本没有吃感冒药不开车的意识,只要感冒不严重,即使吃了药还是会开车的。
那么,“药驾”是否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呢?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交警支队的民警。
“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禁止服用精神类药物后开车。感冒药不属于精神类药物,法律上也没有服用感冒药后禁止开车的相关规定。一方面,驾驶员生病后,身体机能下降,在开车过程中会造成反应迟缓,往往不能妥当处置开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服用感冒药等多种药物后,人体会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在开车过程中也是十分危险的。”市公安交警支队勤务科民警何强表示。
因此,何强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虽然我国对“药驾”并无明文禁止规定,交警也不会对“药驾”司机进行处罚,但是为了他人和自身的安全,驾驶员身体不适或服用药物后应该尽量避免开车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