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扬正气 树新风
解放区“三方联动” 确保完成全年财税任务
图片新闻
群策群力创建美丽楼院
图片新闻
帮扶互助小分队情系困难群众
沁阳市近千名观察员“护航”村级组织换届
图片新闻
沁阳市召开 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会议
农村文化建设 根在基层本在群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文化建设 根在基层本在群众
□长 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沁阳市委书记魏新洪在基层调研时提到了一件事:中央政法委领导在某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由于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不少人只好以赌博酗酒为乐,常有寻衅滋事、扰乱治安的事发生。说到这儿,魏新洪感慨道,基层组织应发挥好作用,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占领农村这块阵地。

  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是薄弱一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层次更高,形式更加多元化。而现阶段符合农村群众口味的文化产品却严重不足。此外,政府投入匮乏与人才的不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更加捉襟见肘。

  文化建设的根在基层,本在群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发挥基层组织主力军作用,多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产品,是维护农村群众文化权益、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文化沁阳的必由之路。

  立足基层,培育乡土文化。沁阳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既有怀梆、高抬火轿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冯翊“两家闲”、马坡“八卦掌”这样极具沁阳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在变,文化的根却在基层保存下来。基层组织在乡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既有优势,更有责任。

  立足群众,打造文化精品。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偏重政治宣传,形式呆板,内容陈旧,群众认可程度不高,接受意识不强。要真正做到群众为本,了解群众的审美志趣,努力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经常开展一些群众看得懂、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并培育一批健康、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精品。

  立足市场,促进文化繁荣。用市场规律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各类农村文化建设主体,通过利益机制,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农村文化成为“有源之水”。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即,各地在选好致富带头人的同时,还要注重把懂文艺、有想法的人才吸纳进来,围绕发展农村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四个沁阳”作出应有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