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 | 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海洋宠物”里找商机
美国 如何用“法”反家暴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发布
市人口计生委六项措施增强敢于担当意识
计生服务零距离
图片新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 如何用“法”反家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国有句俗话,“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当一个人遭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时,该如何处理?是保持沉默,默默承受?还是寻求保护,勇敢面对?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称“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这个日子的设立,就是希望世界各国人们对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笔者在美国工作时,曾针对美国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过采访。美国是家庭暴力比较严重的国家,从放任不管到建立一套相对成熟的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改变,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从家务事升格为社会问题。目前,美国50个州都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律。

  在美国,谈及家庭暴力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家庭成员和与家庭成员有关的人。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家庭暴力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夫妻、离异双方、同居恋人、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同性恋伴侣以及他们的子女。

  在处理家庭暴力时掌握的尺度,世界各国的差异也很大。就拿两口子之间打架举例来说,一般来讲,在中国,如果家庭吵架或有肢体冲突,警察有时不会理会,有时赶来也主要以教育调解为主。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美国司法对家庭暴力的处罚程度甚至比偷窃还严重。当警察到达现场发现女方有伤痕时,会马上逮捕男方。如果两口子打架,女方报警,往往男的都会被带走。即便女方不报警,如果邻居听到声音不对,也可能自行报警而导致男方被捕。

  不可否认,不同文化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对家庭暴力问题上存在着观念上现实的差异。说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在国内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李阳离婚案。

  李阳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离婚案则始于家庭暴力。法院的判决显示,李阳曾对其美国籍妻子李金实施家庭暴力,李阳家庭暴力行为成立。法院最后判决准予李阳和李金离婚,并依李金申请作出为期3个月的人身保护裁定。

  法院判决后,李阳曾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又表示,所谓的家庭暴力其实是一个“文化差异”问题。但就李金而言,她之所以敢于公开自己曾遭受家庭暴力,应该说与其所受的教育及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更与她自己较强的法律意识有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金产生了比较强的法律意识,不仅拍下自己伤痕累累的照片,还保存微信上的恐吓留言等。正是这些证据,为她最后打赢官司奠定了基础。

  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被很多人认为是“家务事”,但家庭暴力绝不仅是家务事。研究显示,家庭暴力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家暴会导致如伤害、残疾、意外怀孕、性病,也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谋杀、自杀等一系列致命的后果。与此同时,家庭是否团结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家庭的范围。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其危害程度之深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反家庭暴力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相互配合,在加强立法、执法的同时,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增强妇女的维权意识,形成尊重妇女的社会氛围,才有可能减少甚至最终消除家庭暴力。        潘云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