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一直以来,在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该院麻醉科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和技术升级力度,使临床麻醉技术目前全面进入可视化阶段。其中,包括可视喉镜、彩超下神经阻滞、彩超下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纤支镜等多项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彩超在麻醉技术中的应用,已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临床麻醉技术一直朝着精确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方面发展,其中可视化已经深入麻醉操作、辅助治疗、麻醉监测与诊断等多个领域,成为麻醉镇痛和危重急救中每位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据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负责人介绍,该科把可视喉镜、纤支镜、发光导丝等可视化技术应用到临床后,以前在高难度气管插管中难以看到的声门,已经变成了肉眼可见的视频操作。麻醉医生通过可视喉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咽部的解剖结构,声门暴露更加清晰,在气管插管中患者也不必过度后仰,可在自然仰卧位下轻松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为高难度气管插管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据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是近段时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发展的又一大亮点。按照传统医学观念,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来寻找神经。但是,超声技术的应用使神经阻滞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定位精确,麻醉医师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血管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血管,实施精确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同时,医生还可通过超声技术观察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过程,保证药物均匀扩散到神经周围。因此,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已经使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等在皮肤或其他组织深部的穿刺技术转变成可视、直观的超声图像操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麻醉成功率,缩短了穿刺置管时间,减少了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据悉,市人民医院临床麻醉技术实现可视化后,使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安全以及麻醉效果得到极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