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看似柔弱,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如秋水般委婉,更凝聚着坚韧的执着。就是这样一个单薄瘦小的姑娘,每天访村入户,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用真情把法治理念深植人心,用智慧化解纠纷,让多年不相往来的冤家握手言和。她,就是焦作市司法局新区分局宁郭司法所所长李娟。
“我是李娟,有事您找我,有话好好说,我为你们做主。”工作中,这是李娟的口头禅。
“以朴素的情感、崇高的信念、执着的责任、真诚的态度,融入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中,为一方稳定和谐保驾护航。”李娟告诉记者,这是她10余年来坚守的工作准则。
“司法调解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算遇到再麻烦的事,司法调解工作者也必须勇于担当,深入一线,身先士卒。”李娟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在焦作新区宁郭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其家有4个兄弟曾经同住一个院子,各居其所。随着时代的变迁,二哥、三哥把各自的房子都转让给了四弟。今年,四弟的儿子想把几处旧房翻盖成新房时,大哥的儿子以产权不清等理由阻止其盖房。
“这个调解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调解期间,大哥的儿子思想波动很大,双方还发生了两次械斗,几乎无法沟通。最终,该事件前后花了数月时间才得以调解成功。调解成功之后,我的嗓子因为说话过多,连续好多天不能正常发声。”李娟回忆说。
多年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验使李娟深深体会到,一些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淡薄是引发民间纠纷的根源。因此,她经常进家入户,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学法、懂法,自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李娟认为,这是从源头上减少群众矛盾纠纷的好办法。
李娟为此大胆创新,在当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她自制了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页,连同法制宣传展板和挂图一起,每到集会期间免费向群众发放,并协调组织相关单位不定期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为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她经常开展走访谈心活动,对所在辖区内的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学习教育情况了如指掌。
李娟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社区纠正对象刘某的父母因性格不合,经常发生家庭暴力,到了2013年9月,双方矛盾升级,刘某的母亲带着儿子、儿媳、孙子离家出走,并提出与刘父离婚。眼看一个家庭即将散了,刘某想到了向李娟求助,在这个平时经常和自己谈心的大姐姐面前,刘某潸然泪下。化解矛盾,刻不容缓,李娟采用“亲情感化法”和“财产约束法”,对刘某的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这对夫妻重归于好。为了感激恩人,刘某全家敲锣打鼓给李娟送了一面锦旗。
李娟深知,用诚心引导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就等于为社会消除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李娟说,她的工作需要特别认真细心,努力用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筑起一道和谐平安的法制防线。
“人生的财富,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让更多小家庭幸福美满,让社会大家庭和谐稳定。”李娟说。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司法调解是一项极其复杂、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耐心、智慧和技巧。虽然是个“小女子”,李娟却能凭借朴素的情感、强烈的责任心和浓郁的人格魅力,在司法调解第一线贴近群众,多办实事,赢得民心,化解了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
记者了解到,10多年来,李娟始终在司法调解一线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上千起。在她的带领下,武陟县三阳司法所获得了“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宁郭司法所成功创建为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如今,李娟也进入了河南省司法系统寻找“最美司法所长”的候选名单。记者相信,一个如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能发光发亮。
主人公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