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走进解放区,一股传播快乐、追求健康、奉献社会的文化清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解放区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加工作投入,壮大文体队伍,完善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解放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当我们审视这里的文化维度时会发现,丰富多彩是她的活力,贴近居民是她的性格,普惠共享是她的品质,一个个跳动的文化音符又谱写着和谐的乐章。
顶层设计,不懈努力,形成健全的联动推进机制
解放区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闪光的牌匾背后,是解放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文体、财政、人事、教育等部门和各街道的共同努力,联动推进。一条党委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驻共建的“大统筹”文化发展之路,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推进新机制。
文化惠民是解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方向,区委、区政府将图书馆、文化馆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和文化专干培训等工作经费列入区年度预算并逐年递增。
该区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区文化活动中心,拥有27个活动厅室和1个标准室外灯光篮球场,全天对群众免费开放。这里拥有16个馆办文艺团体,全年可服务辖区居民5万余人次,已成为解放区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解放区还积极构建“大文化”格局,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投入近150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解放支中心和为老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全区现有文化广场45个、文体活动场馆46个、体育场34个、全民健身工程点100余处、文化活动站点180个。
筑网基层,城乡共享,一条文化普惠之路清晰可见
文化连着文明,解放区基层文化普惠性服务网点星罗棋布,正日益成为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按照公益、便民、就近的原则,该区在8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室,实现了“政府出资、企业管理、群众看书”的目标,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地借阅图书。同时,与市图书馆共建解放区分馆,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共建解放区图书馆,做到馆藏图书资源共享。
城乡一体是解放区基层公共文化网络的基本构架。为满足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该区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加强9个街道综合文化站、3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3个农村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建成59个农家书屋、49个电子阅览室。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广场文化、游园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解放区的居民楼院、街心游园、文化广场广泛展开,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特色,全年不断线”。
社区文化体育节是解放区的知名品牌,也是展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一项盛事,自2000年开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9届,参加活动人数多达15万余人次。
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一种向上追求播撒群众心间
在解放区,一支庞大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楼院,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春色满园。
目前,解放区共拥有秧歌、戏曲、歌舞、书法、绘画等各类文体协会26个;拥有各类文体队伍300余支;有3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800余名。这些志愿者由具有文艺特长的离退休教师、文化工作者和大学生组成,他们带动居民加入文体队伍,学会健身方式,培养文艺特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向社会传递道德风尚。
文化还为解放区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2012年,解放区爱心艺术团受邀赴台湾参加《享乐·文化》两岸三地中老年艺术节,获得银奖。2013年,爱乐合唱团赴韩国参加了亲情中华·魅力河南——2013年中韩文化领域交流活动。
解放区还致力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和相关单位已经发展到200余家,形成了大杨树餐饮文化娱乐一条街、学生路文化用品一条街、火车站图书期刊一条街等文化产业集中区域,为全市人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温馨和谐的场所。
文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该区焦西街道电建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建设先进社区称号,焦西街道电建社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