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常被公众误认为是电磁辐射。也就是说,电力设施的工频属于极低频范围,在电力设施周围存在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而不是电磁辐射。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文件明确指出,在电力线路、电缆、民房布线和用电设备周围,确实存在的是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而不是电磁辐射。”“对于公众通常可遇到的极低频电场和磁场,如电力线路、电缆、民房布线和用电设备周围等,不存在实际的影响健康的问题。”在电力环保研讨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陆家榆、国务院参事沈梦培及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环评专家袁玉明等专家在深入探讨电力电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市民对电磁辐射存在恐惧感,是因为认识上有误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电网部负责人廖克进说,“严格来说,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不能叫做电磁辐射。所谓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是以电磁场的形式,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的。而输变电设备的频率只有50赫兹,是极低频,波长等于6000公里,波长很长,实际上产生的是工频的感应电磁场,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据廖克进介绍,该所经过长期监测得出的权威数据和结论是:变电站围墙外的电磁感应水平不仅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还远低于日常使用的吹风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电磁感应强度。
著名环境和电力专家、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高工朱重德也表示,输变电工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实际上,现在许多家用电器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强度更高。
比如手机,手机的电场强度要比变电站高出很多。河南电科院曾分别对新乡市滨河变电站和手机进行实地监测,仪器显示,变电站的工频电场为0.15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555μT,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家限值。而对手机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测试数据分别为21.70V/m和0.331μT。
由于电力传输的需要,一些高压输电线路在闹市区等负荷密集区内选址建设。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在高压线周围进行电磁感应强度监测,检测结果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今年10月13日,国家电网北京电科院的高级工程师赵宇彤对门头沟附近某条已施工完毕的220千伏高压线进行电磁感应强度测试。
赵宇彤以高压电线正下方为起点,每隔10米设置一个监测点,用高1.5米、类似于相机三脚架的测量仪测量。“这个仪器叫‘超低频场强测量仪’。”赵宇彤指着三脚架上的小盒子说,“这个小盒里就是三维探头,可以同时测出空间某一点3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电场、磁场强度分量。探头通过光纤和手持机连接,显示出监测数据。”
当处于距离高压线大约25米处时,手持机上显示电场强度为69.49V/m,磁感应强度0.565μT。“此线路电场强度已经远远低于4000V/m的国家标准。磁感应强度相当于我国规定暴露限制100μT的千分之五。”赵宇彤说。
已经与电磁环境打交道5年之久的赵宇彤介绍,国家电网北京电科院每年都会对辖区内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进行监测:“从科学角度来讲,公众对高压输电线的疑虑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我们都会和环保局的专家一起进行实地数据测量,让公众了解电磁环境的安全可靠。”
从2010年至2013年,北京地区居住环境电磁水平调查课题组对北京市区和近郊多个高压传输线和变电站(包括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10千伏变电站)周边地区进行电磁场数据实地监测,共测得数据4000多组。
沈梦培表示,将测得的工频电磁场数据与我国现行的标准比较,所有课题组测得的输电线路(包括多种电压等级高压线路和变电站)周边地区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数值,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同时,上海市环保部门每年都会对东方明珠等广播发射塔、500千伏南桥变电站等4个变电站、500千伏桥行输电线等4条高压输电线以及典型卫星地球站、浦东机场雷达站、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磁悬浮列车及电气化铁路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
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乔 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