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高小豹
11月29日,周六,小雨。市城管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休息,而是冒雨赶赴济源市,感受异地的城市管理工作。
“我们此次去济源参观考察,并没有给济源市城管部门打招呼,就是为了让大家看一看济源市真正的市容市貌,让大家身临其境,学习济源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市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通过学习来改变思想观念,认识城市管理规律,抓住城市管理存在顽疾的深刻原因,把焦作的城市管理工作搞好。”出发前,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廷中向考察人员明确了此行的目的。
“早就听说济源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不错,此次不打招呼去考察,可以真正看一下济源市到底是否如宣传的那样。”
“听说济源没有商贩进行大棚经营,不知是否如此?”
……
在车上,考察人员议论纷纷,对此次考察充满期待。
汽车驶下了高速公路,进入了济源市境内。在济源市的济源大道两侧,种植着不少树木,虽然已经入冬,大部分树叶已落,但仍然能看到绿化的效果。作为入市的主要道路,路两边除了仅有的两块公益广告牌,没有一块商业广告牌,整条道路看上去显得非常整洁。
在沁园路上,考察人员看到沿途门店的门头整齐划一,虽然颜色不同,但上下左右连接整齐,并无凌乱之感。
“你们看一看,人家门店的门头招牌,和我们的比一比,差距在哪里?”杨廷中在车上指着路边门店的招牌对车内的考察人员说。
“是非常整齐,一点都不乱。”
“今天是下雨天,也没有商贩搭建大棚进行经营的。”
“这里一个流动商贩也没有,是不是因为不是闹市区?”
“你看,他们这里也进行破道施工,不过人家的围挡摆放得非常整齐。”
汽车停在破道施工的围挡附近,考察人员下车参观济源市破道施工围挡。围挡上张贴的公告显示着破道施工的责任单位、原因、期限等内容。考察人员看到,整个工程规范、有序。杨廷中当即让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进行拍摄,以便回去后学习。
“有的同志说是不是只在偏僻的地方没有流动商贩呢?那我们现在就去济源市的商业区看一看。”杨廷中说。
宣化街是济源市的商业中心,这里店铺林立,就像民主路在焦作的地位。在这里,记者看到,除了沿街商户的门头招牌统一外,店铺的玻璃窗也十分干净,没有看到促销宣传商品的张贴画贴在上面,店铺外也没有店外经营的现象,周边更没有看到流动商贩或大棚经营。
沿着济源市的道路,汽车拐进一条小街道,记者看到一个农贸市场,整洁程度就跟进了超市一样,在规定的地方划有停车线,汽车、自行车都在线内摆放有序。
漫步在背街小巷的美食街内,恍如置身风情小镇,除了路两边的商户外,并没有居民利用自己的房屋开门做生意,人行道上的瓷砖一律铺设到商户门口。沿街商户告诉记者,城管每天都会来这里看看,这些年不进行店外经营都已经习惯了。
在济源市的各大医院门口,除了摆放的车辆外,也没有流动商贩在这里卖水果之类的商品,没有花花绿绿的各色大棚。该市临路的墙体,要么是纯白的墙面,要么是画富有特色的公益广告,没有涂鸦和随意张贴的小广告。该市的报刊亭则无一例外没有占道经营现象,就连定点的早餐亭也远离人行道,在道路较远的地方。
参观考察中,我市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感慨,城市如此有序,商贩和群众都很自觉,实在值得学习。市城管局副调研员王世峰告诉记者,通过考察发现,济源市的城市管理的确很有秩序,沿街商贩没有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现象,也没有随意搭建的大棚,车辆也能做到有序停放,回去后要好好学习济源市的先进经验,强力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