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允安)一个人,大清早,在偏僻的马路边,捡到装有3000余元现金和银行卡等物品的皮包该怎么办?11月26日,中站区交通局养护科养路工、今年60岁的靳祯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边工作边等失主数小时,待失主前来并核实身份信息后,将包完璧归赵。而面对失主拿出的酬金,她婉言谢绝。
11月26日,靳祯梅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工作地点——中站区龙翔街道南面的许官路段,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突然,路边一个黑色皮包映入眼帘,她捡起来一看,发现里面有3000多元现金和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品。“这是谁不小心把包丢在这儿了?”靳祯梅把包收好,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失主。
与此同时,在中站区办有一家企业的顾先生正在心急火燎地找寻自己的皮包。11月25日晚,他到中站区龙翔街道附近办事,21时许办完事后,在许官路坐车回去。回到家后,他发现自己的皮包不见了。他以为是落在了朋友的车上,可朋友的电话一直没打通。等到后半夜,朋友回话说车上没有发现他的皮包,他才意识到或许是掉在了许官路上。
“包内有3000余元现金不说,还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和证件,真找不到可就麻烦了。”第二天天不亮,顾先生赶忙开车沿许官路一路寻找。9时许,在龙翔办事处南200米的许官路边上,顾先生遇到了靳祯梅。得知顾先生前来寻找失物,靳祯梅询问了顾先生的身份信息和失物信息。确认信息相符后,靳祯梅就原封不动地将包交还给了顾先生,并提醒他以后外出注意保管好钱物。望着失而复得的包,顾先生非常激动,马上取出300元现金递给靳祯梅,以表达感激之情。但被靳祯梅婉言谢绝:“东西本来就是你的,捡到还给你是应该的,不是俺的钱俺不要。”之后,顾先生又几次想表达谢意,但都被谢绝。不得已,顾先生12月1日11时许拨通了记者的电话,想通过媒体感谢一下这位纯朴善良的养路工。
12月1日下午,在顾先生的指引下,记者到许官路采访了正在工作的靳祯梅。看到记者到来,靳祯梅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事儿还值得采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这道理从小咱都懂。我在这儿工作3年了,捡到东西还给人家是应该的。”从她的口中,记者得知她是附近寺后村人,家里一共7口人,并不富裕,她每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就在这个路段工作,她就把这段路当成自己的家。不仅捡到东西要替人保管,看到有不自觉的人去摘村民在路边种的南瓜等农作物,她也要去制止。
随后,记者到中站区交通局养护科了解靳祯梅的情况,科里人还谁也不知道这件事。该科科长申林说,靳祯梅是个热心敬业的好工人,他一定将靳祯梅的事迹向该局领导汇报,对其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