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他年轻有为,深得领导重视,被安排到临床一线科室担任主任;他孜孜不倦,为患者解除病痛,工作至今已完成骨科各类手术8000余例;他不断创新,勇攀医学高峰,在全市率先开展多项关节置换和微创手术。他,就是我市骨科新生代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市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吴若丹。
成功来自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临床医学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对于日新月异的骨科医学来说,要想跟上前沿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在市人民医院骨科担任住院医师时,吴若丹就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在医院干出一番成绩。为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天24小时都泡在科室里,有时甚至能在医院吃住一个星期,以至于父母想见他都要提前打电话“预约”。而也正是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不断地奋发努力,使吴若丹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并很快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
担任该院骨一科主任后,吴若丹更是倍加珍惜领导的信任,不断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去年,患者小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感觉自己颈部酸痛、双手麻木、步态不稳,走路时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便先后到不同的医院作脑部检查,均无任何异常。最后,小翟慕名找到了吴若丹。吴若丹经过认真检查后发现,小翟患上了脊髓型颈椎病。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现状,吴若丹大胆创新,精心制订了手术方案,为患者实施了我市首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开始下地进行功能锻炼。
据统计,近年来,吴若丹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膝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术、严重膝关节内外翻关节置换术、脊柱非融合内固定术等多项骨科新技术。
信任来自于医者仁心的品质
在市人民医院的各大临床科室主任中,吴若丹无疑是较为年轻的一个,但是他也是深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一个。之所以这样,缘于多年来吴若丹对患者的那分浓浓深情。李大娘是一位双侧踇外翻(俗称大脚骨)患者,至今,她仍记得第一次找吴若丹看病时的情景。当时,老太太在诊室里把袜子脱掉时,诊室里的医生和患者都忍受不了那股酸臭气,迅速地走了出去。而吴若丹一句话也没说,把老太太的双脚托在手中,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番。“这样的医生,咋会看不好病呢,吴主任是好人啊!”后来,只要跟人提起吴若丹,老太太都这么夸。
前段时间,一位来自农村的患者在家干活时被砸断了腿,先后在其他医院做了3次手术,都没有彻底治愈,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后来,这名患者慕名找到吴若丹时,明确表示想放弃治疗,直接截肢。但是,吴若丹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从治疗、花费、效果等方面与患者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打消了患者的顾虑,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并在费用上为患者进行了最大限度地减免。目前,这位患者已经基本恢复。
这些年来,像这样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事,在吴若丹身上不断地发生着。而吴若丹更是经常对科室的医护人员说:“每一位患者,都牵涉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做医生和护士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治疗和护理看作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应该全身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辉煌来自于永不满足的进取
作为我市的医学重点科室,市人民医院骨科成立于1956年。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骨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现在,骨一科已经开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100余项,其中断指(肢)再植、各种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拇指再造、多种外固定器应用、骶骨瘤切除、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人工椎体置换、脊柱侧弯矫治、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多项技术在我市率先在开展。
吴若丹挑起科室发展的重担后,一方面积极向老专家学习,一方面在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创新,使科室不断走向的辉煌。去年,受市医学会及该院医务处委托,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组织召开了全市骨科学术会。会上,吴若丹结合自己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镜科进修学习的经验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膝关节关节镜治疗新进展,使大家对膝关节的微创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针对老年骨科患者比例不断增加的状况以及因此带来的高龄老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高麻醉风险,吴若丹专门在科室成立了老年骨科组,并结合每位老年骨伤患者不同的状况,及时在手术前与麻醉科负责人进行沟通,制订不同的麻醉方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特殊情况处理方案,确保老年骨伤患者的手术安全。据统计,在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和骨一科的配合下,骨一科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最大年龄达8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患者最大年龄达91岁、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最大年龄达96岁。
现在,在吴若丹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在传承科室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向着打造知名专科品牌、培养一流专科专病医生的方向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