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教练不是好教练,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市武术馆武术套路主教练孙世杰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在2009年举行的第10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我省武术小将马岚凭借高难度动作和稳定的发挥,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裁判和观众,勇夺女子长拳项目金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2010年,我市姑娘李红在第20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上,夺得女子50公斤级冠军。作为两位世界冠军的教练员,孙世杰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金牌教练的誓言。
1999年,刚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孙世杰来到焦作市武术馆担任教练员。工作中,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武术苗子。
2006年因工作业绩突出,孙世杰受到省武管中心领导和教练的一致认可,调到了省武术队担任教练。在省队执教的4年间,他没有陪家人过一个春节,更没有时间照顾刚出生的女儿,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场上,最终带领队员获得了世界冠军1次、全国冠军6次,圆满完成了第11届全运会的目标任务,并顺利考取了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12年,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孙世杰前往伊朗国家武术队担任总教练,带领伊朗国家武术队先后参加了世界波斯杯武术比赛、亚洲武术锦标赛和世界青年武术锦标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因成绩突出,伊朗国家武术队积极要求他续签4年工作协议,待遇优厚,但被他拒绝了。
孙世杰深知体育人才培养是有规律的,运动员成才要有一个周期,少则三五年,多则10多年,而武术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周期更长,竞争更残酷。孙世杰每天都是第一个带队员进馆训练,最后一个离开场馆。他每天与运动员跌打滚爬在一起,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身体舒服与否,孙世杰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上好每一节训练课。
“习练武术必须持之以恒,一天不练手就生了。”孙世杰说。今年春节,孙世杰和他的队员们仅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二就开始训练了。大年初二上午,队员们按时来到武术馆参加训练,孙世杰看到一张张冻得发红的小脸时,不禁心中泛起阵阵酸楚,满眼泪花。他说,他为有这样一批好学生而倍感骄傲。
孙世杰是一个认真严格的教练员。他说:“要学武,先学做人。教练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在看,都在听。我们要言传,更要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练员首先要做到。在备战省运会中,他每天都和队员一起研究技术动作和套路编排,争取把每一个技术环节做到尽善尽美。比赛中,他都会提前做好比赛预案,认真研究对手的优缺点,并及时与裁判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夺金队员的机会。
省运会结束后,孙世杰的队伍夺得了6枚金牌,他却瘦了足足8公斤。领奖台上,队员们高擎着金牌,是对教练员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这,就是孙世杰,一个默默奉献在训练场上的武术教练,一个看似平凡却能为他人树立榜样的优秀教练。
“培养出世界冠军不算什么,我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兼备的武术工作者,并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孙世杰说。
记者手记
初见孙世杰,有些让我难以置信。这个曾培养出世界冠军2人、全国冠军10人的金牌教练,居然如此普通,那些有关冠军的传奇般的荣耀与色彩,在他的身上遍寻无迹。
提到马岚、李红等自己培养出的世界冠军,孙世杰没有丝毫骄傲。说起自己的队员,孙世杰滔滔不绝,从年龄到脾气性格、技术特长,他无所不知,没有片刻停顿,仿佛在说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他说,教练员是一个良心活,要想出成绩,就得靠一天天的积累去打拼,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懈怠。他常常第一个来到训练馆,带头整理场地,准备器械。为纠正学生一个动作,他经常重复数十遍。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对犯错误的学生,他耐心教育劝导。训练结束时,我问一名队员,怕不怕孙教练。没想到,一大群孩子围了过来,左一句右一言,争着说个不停。他们都说,孙教练总是对队员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教导,每逢节假日,总是从家里带来很多很多好吃的,和队员们一起度过节假日,让队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就是一名优秀教练员的职业操守。在竞技体育的庞大体系中,无数的基层教练就是这样,不会有人认为他们有丰功伟绩,他们只是默默地坚守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