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利用电子邮件发送文件,下班后上网浏览新闻、看电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几乎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银行转账、在线购物,一部小小的手机让大家成为移动的网络终端。“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也进来了”。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当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连接wifi、扫取二维码,甚至使用ATM机、登录实时通信软件时,都有可能被拦截、盗取各种信息、甚至遭遇诈骗。另外,网络钓鱼、电信诈骗、网上谣言等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网络安全风险也频繁出现。为此,今年11月24日至30日,我国举行了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旨在帮助广大网民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保护大家的隐私。今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周举办。
网络安全隐患多
市民李女士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平时喜欢在网上购物,谈起网络安全,她担心地说:“每一次购物,我都非常担心自己的账户安全。以前,我还经常通过公共wifi登录账户购买物品,自从听说在公共地方登录wifi容易使账户密码被盗后,就谨慎了许多,以后只通过自己的手机流量或者家里的个人电脑购买东西。不过我的QQ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有熟人会偶尔使用我的QQ号登录,所以QQ号经常被盗。”
记者登录微信朋友圈,在这里,各种信息云集,有卖东西的、有发心情的,还有各种不知来源的小道消息。虽然有些信息可以通过公共媒体查到是真实的,但还有一部分信息真假难辨。记者通过微信询问转发消息的朋友,得到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我的信息也是转发朋友的,至于真假,感觉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不过,朋友觉得很有可信度的信息,通过记者的查询确认,不少都子虚乌有,属于谣言。
除此以外,因朋友的QQ号被盗而收到借钱之类信息的事情,大多数人都遇到过。市民刘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我正在上网时,忽然收到同事从QQ上传来的信息,说是出差在外遇到了困难,想让我给他汇些钱。我一想就不可能,因为我和这个同事在一个办公室,最近他也没出差,一问才得知是他的QQ号被盗了。
在网络中,我们有时会用到个人信息,比如申请会员、网购等,甚至会让填写家庭住址等详细的个人信息。如果信息一旦被泄露,我们岂不是成为犯罪的潜在侵犯对象,而且都不知道信息是如何被泄露了,让人防不胜防。
网友建言网络安全
网友【圣骑士】:如果信息泄露是自己的疏忽,我们无话可说,这就需要增强个人的防范意识。如果是黑客通过技术手段或者网络本身存在的漏洞使信息泄露,那就需要有关部门来进行打击处理了。
网友【北回归线】:对于互联网,人们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如今的小心翼翼。从今年年初的支付宝漏洞、携程信息泄露,到这几个月人们对于免费公共wifi安全性的质疑,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定期对个人电脑进行杀毒,不在公共场合登录账号等。
网友【刺客】: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发布文章传播思想观点的门槛很低,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利用网民轻信从众的心理,散布一些不实信息,蒙蔽大众,混淆视听,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所以,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大家要注意分辨,查找来源,不要随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