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时光追溯到2012年10月10日,在温县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工地务工的92名农民工,心凉透了,因为承包方负责人突然逃跑,他们的工资无着落。无奈之下,有10多名农民工举报了工地拖欠工资的情况。温县总工会、温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及时启动工资应急预案,督促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项目部先行垫付资金。10月15日,220多万元工资如数发放给92名农民工。
提起这件事,一些农民工说是工会平时组织开展的“法律进工地”活动帮了他们的忙。
加强宣传,创新形式,推动法制宣传教育蓬勃开展
走进我市许多建筑工地和企业,以《劳动合同法》、“法律七进”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宣传画、挂图、标语便映入眼帘,浓厚的法律知识宣传氛围清晰地告诉广大职工和农民工兄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为抓手,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形式,突出重点,把法制宣传同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推动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市总工会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制订了全市工会系统普法规划。各级工会组织也相应成立了普法领导机构,并组成考核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普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还设立了普法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
市总工会考虑到法律法规大多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便想方设法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使广大职工和农民工在喜闻乐见、潜移默化中理解法律条文内容。首先,在每年的五一前后和“12·4”国家宪法宣传日,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工作人员宣讲、版面介绍、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宣传律法规和政策。在涉及职工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颁布后,采取多种方式向广大职工进行宣传。如《劳动合同法》在修订过程中,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收集梳理了大量意见建议及时上报省总工会;《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实施前后,又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在夏季送清凉和元旦、春节送温暖等帮扶活动中加入法律元素,将法律知识宣传与厂务公开结合起来、与职工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职工了解掌握关乎他们经济权益和民主权益的法律法规。在深化“法律七进”活动中,重点做好进企业和进机关工作,积极探索工会普法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的好方法新途径,使“法律七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其次,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把法律宣传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市总工会在《焦作日报》《焦作工人》等报刊上对涉及职工利益的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刊登,并就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通过案例示范、专家解答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进行答复。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博客、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重点针对青年职工和农民工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突出重点,创新方式,4万余名干部职工接受培训
宣传是前提,培训是基础。市总工会在机关干部和广大职工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法律培训,提高工会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
法制教育培训,首先从市总工会机关干部抓起。市总工会党组定期举行会议研究普法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参加各类学习,做好笔记。同时,每周组织工会干部职工收听收看反腐倡廉录像资料和国内著名法学专家教授讲授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法律问题讲座视频,并翻录作为资料供基层工会干部职工学习,还聘请省市工会、人社、司法等部门的法律、政策专家讲授有关法律、政策知识。目前,法律知识培训已经成为常态化,市总工会每年都举办工会新知识培训班,对新任工会主席、工会干部,普遍进行以《工会法》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取得培训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对各级工会负责法律工作的同志,进行法律知识专门培训。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多次劳动争议处理、工资协商谈判法律知识培训班,并组织举办流动法律知识讲堂,对基层工会干部、班组长、职工代表进行《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规定》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编写印制了《劳动者权益维护知识专辑》一书,内容包括40部法律法规和近800条问题解答,作为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普法教材,已成为我市劳动争议处理、职工权益维护的主要工具书。截至目前,各级工会累计举办法律知识培训和讲座260余场,参训工会干部和职工4万余人。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工利益
12351职工求助热线电话、110报警服务台……近年来,我市推行的这些专为农民工解决困难的热线电话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我市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创新之举。
为了构建社会化维权大格局,市总工会在各基层工会全部建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本辖区的劳动争议,市、县总工会积极参加劳动仲裁工作,确保职工在劳动仲裁中能够获得平等的地位,同时建立了劳动安全监督检查员队伍,负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督,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市总工会与市公安局联合在全市建立了社会化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机制,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拨打110电话进行投诉。各市、县总工会全部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抽调法律专业人员,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帮助,并设立12351职工求助热线电话,在全市聘请39名律师为职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配合工会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负责对职工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近3年来,已为450余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服务。市总工会制定了主席接待日制度,将每月一日作为市总工会主席接待日,主席在帮扶中心接待来访职工,为他们排忧解难,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