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有专家预测,这可能带来一个巨大的生育高峰。国家卫生计生委当时进行的生育意愿调研也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的“单独”夫妻中,有50%~60%的人愿意生第二个孩子。
然而,一年过去了,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全国目前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单独二孩”申请,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生育高峰,反而比预计数目少了近70%。这一结果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单独二孩”申请数量为什么会远远少于预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全国范围内2052名市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仅24.9%的符合条件受访者提出“单独二孩”申请。对没有提出申请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太高”(58.1%),其次是“抚养孩子的时间成本太高”(36.5%),第三是“一个孩子就够了”(32.3%)。其他还有“观念变了,人们不愿意多生”(29.0%),“没那么快,人们还需要时间考虑”(28.8%),“申请手续复杂”(23.4%),“住房条件有限”(23.0%),“工作原因”(22.4%),“女方牺牲太大”(15.1%)等。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第一年的申请数量竟然只有70万,这出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口学学者的意料。”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初期每年的生育数量,理论上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规模,二是这些妇女的生育意愿。“现在看来,我们当初对两个因素的判断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后者。而且,即便是有生育意愿,也不能直接和实际的生育行为画上等号。”
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马小红看来,“单独二孩”申请遇冷并不奇怪,因为他们连续几年在北京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想生二孩的受访者比例一直处在25%左右。她表示,导致大家不想生二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成本、教育成本、照料时间等。比如,现在不仅很多年轻人因为孩子的照料问题不愿意要二孩,很多年轻人的父母也有类似想法。许多父母觉得,帮子女带一个孩子还可以,带两个或更多就有些吃不消。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关于“单独二孩”申请遇冷的问题。她说,从生育来说,政策有一个滞后性,最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个生育水平是否有大的变化。
面对“单独二孩”申请数量远少于预期的现状,一种声音认为,仅仅实行“单独二孩”还是不够,应该尽快全面放开二孩。调查中,48.5%的受访者赞同尽快全面放开二孩,16.7%的受访者表示反对,34.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后、90后的受访者中,选择不要孩子或者只要一个孩子,即不想生二孩的比例为56.8%,明显高于整体受访者的47.3%。可见,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生育观念已经发生变化。
石人炳认为,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是必然的,如果未来一到两年内生育率还没有明显提升,全面放开二孩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政策也应该进行系统调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