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发布一条消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统计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因为孤单,他们面临着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
虽然各种居家养老政策惠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但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却依然匮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人日常生活单调乏味,自身的心理问题、家庭关怀的缺失和社区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老人乐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幸福,很多网友就此在网上展开热议。
【记者调查】
见人烦 疑心重 爱猜忌
网友【逸冰】在网上吐槽:“最近老妈不知道怎么了,见着我就烦,每天絮絮叨叨,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还老自言自语说些胡话。”该网友说,她的母亲最近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到了,每天嚷嚷着身体不舒服要去住院,其实什么事也没有。有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指责儿女的种种不是,弄得该网友欲哭无泪。
足不出户与电视为伴
从卧室到客厅只有十几步,这是光亚小区的陈大妈从床到电视机的距离。每天起床后,陈大妈都会走到客厅,把电视打开,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除了外出买菜和遛狗,陈大妈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很少选择走进社区参加活动。还有网友反映,一些老人不愿出门与他人交流,很让子女头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人在生活中有三怕:一怕生病,生病就需要去医院,还需要人照顾,而此时子女往往不在身边,许多老人只好忍小病、拖大病;二怕“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孤独;三怕亲人离去,老伴的离去更是平添了一分孤独与凄凉。
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很多老人退休后不愿意主动走出去接触社区,参与活动,导致心理和精神状况出现问题。
【专家建言】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薛陆成。他表示,对老人自身来说,应当保持一定的智力运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老人的子女应当多跟老人接触,提高对老人的关注程度。社区应为老人们多提供活动场所,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调动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条件的话,还可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为老人提供心理辅导,帮助老人走出心理阴影,让老人真正地快乐起来。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市老龄委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现在不单是城市老人,越来越多的城镇老人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他们不仅追求身心健康,更乐于参与公共事务,发挥余热,为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认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应当成为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网友热议】
网友【香烟的寂寞】说:“关爱老人,也就是关注她生活中的细节。”
网友【网友热议】说:“关爱老人,应该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高生活品质,过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