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要想拿高薪、有发展前途,需要在工作中从多方面磨砺自己,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本单位作出贡献、取得成绩,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薪水不断上涨,使自己的职业道路不断拓宽。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而据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再创历史新高。每年到这个时候,各高校、各人才市场、各用人单位都在纷纷举办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人们往往把这一时期称为“就业季”。
国家一直非常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每年都出台具体的政策加以指导。11月28日,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认为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毋庸讳言,近年来有些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分地要求条件优、待遇好、工资高、发展快,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般认为,毕业生在工作无着落的情况下,对送上门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本该放低姿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工作无着落,相当部分毕业生仍一味追求条件优、待遇好、工资高、发展快的工作。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毕业生宁愿啃老,也不愿从艰苦的、收入少的工作干起。他们主动失业,甚至抱怨毕业即失业。
在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在人才市场上,2400元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平均值、标准值,那种刚走出校门就能拿几十万元年薪的毕业生或许只是个传说。但可惜的是,有的毕业生并未看清严峻的现实,对就业仍然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挑来选去,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事实证明,毕业生要想拿高薪、有发展前途,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从多方面磨砺自己,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本单位作出贡献、取得成绩,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薪水不断上涨,使自己的职业道路不断拓宽。
就业,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必经之路。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到底难不难?其实,说难也着实很难,这么多毕业生集中涌上社会,要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说不难也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毕业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放平心态,寻求一个就业的机会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时不妨先就业,再择业,不妨从基层干起,从条件艰苦的岗位干起,一定要脚踏实地,莫好高骛远,经过磨砺和打拼才能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