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露文
4月15日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始后,市环保局先后4次召开局长办公会、8次召开部门负责人会,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措施,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市环保局共承担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0项,改革后共保留25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行政审批事项7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5项,行政服务事项13项),全部为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环保部门明文规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环保窗口由过去的“收发窗口”,改为现在的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厅办理的一站式服务窗口;由过去一个科室的业务增为现在8个科室的业务;由过去3名工作人员增为现在的8名工作人员,切实落实了环保窗口“一次性直接受理、一站式直接办结,不搞体外运行,不搞前店后厂”的要求,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环保窗口在历次综合考评中被评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岗和学雷锋服务岗,今年年初以来连续11个月获得红旗窗口称号,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多年来,环保窗口秉承着服务大局,高效审批,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服务理念,以创一流服务、建优质窗口为目标,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做到在审批效率中求“快”、在工作质量上求“优”、在服务范围上求“广”,努力塑造环保窗口优质服务形象。凡到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办事的服务对象,无不被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所感动。
窗口工作是极其琐碎的,面对的企业情况各不相同,经办人员也形形色色,要时时保持微笑,确保细心、高效的服务确实不容易。有时候企业咨询的问题甚至超出了窗口的业务范围,窗口工作人员不是简单敷衍,而是认真与有关单位协调,积极想办法解决。对于企业提交材料不齐的,他们不是简单退回,而是拿出告知单帮助经办人员一一列出问题所在,写上注意要点;对有些企业因政策、法规不理解,碰到疑难问题的,他们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帮助企业进行指导。在窗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假如我是企业,我该怎么办”。正是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成为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的出发点,让窗口所有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服务得更周到、更体贴。
“真是感谢!我们医院的妇女儿童综合病房楼项目能在3天内完成环评审批,真是没想到。”市妇幼保健院环保员乔彩霞为环保窗口专程送来了一面致谢锦旗。在工作中,环保窗口工作人员坚持“服务至上、发展至上”的工作理念,大力提速行政服务效能,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尤其对重点优质项目,坚持早介入、早准备、早配合、早服务,开辟绿色审批服务通道,延时办公、预约服务。11月10日17时13分,环保窗口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同志,我是焦作万方电厂的郭哲瑜,在去行政服务中心的路上汽车坏了,我公司事故停炉,需要办理环保设施停运手续,会晚些到,还能办理吗?”工作人员核实了相关情况,立即为企业启动延时服务机制,推迟半个多小时下班,帮助企业完成了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
环保窗口工作人员常说,服务窗口是方便群众、奉献社会的平台,也是展现政府部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用诚心、耐心把服务做到每个服务对象心坎里。环保窗口狠抓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管理,创新推行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的“四零”工作机制。2014年,环保窗口办理审批事项近400件,无一例出现投诉和差错,共节约项目办理时限1747个工作日,项目提前办结率100%。为了使服务方便快捷,窗口工作人员积极钻研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特点,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积极推行办公自动化,所有环保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审批,使项目提前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环保窗口对进驻武陟县磨料磨具产业园的12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实行“打捆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14个省市重点项目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按70%收取,共为企业节约排污权有偿使用费448余万元,积极营造投资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年来,共为企业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特事特办服务41次。尤其是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工作,通过环保标志机制打印,实现信息化管理、自动化发放,真正实现了“程序更简、时限更短、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服务目标,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100%。“快捷高效”已经成为环保窗口服务的代名词。
“窗口虽小,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体现着为民服务的水平。在这小小的窗口,我们做的都是平凡而具体的工作,点滴细微之处,都要体现为民、便民的情怀。”一位环保窗口工作人员说,“行政审批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程序复杂,许多服务对象因手续不全不能及时办理,往往心生抱怨。而我们用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茶水,却往往能化解他们的误解和怨气,取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他们为服务对象准备的老花镜、小药箱和雨伞,在不经意间拉近了窗口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也使得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