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翟新全
有人说投递员是“绿衣使者”。在解放区邮政局中站收投分局,有一个叫牛军旗的投递员,是“绿衣使者”中的一个尖兵。牛军旗自1988年加入投递员队伍以来,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6年,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市邮政局先进工作者、服务明星、绿衣英雄、收订能手等。
牛军旗负责投递的区域是中站区府城街道的10余个行政村,邮路里程65公里,服务村民3万余人。在投递过程中,牛军旗始终坚持认真为老百姓投递好每一封信、每一份报刊,从未发生过缺报少刊、丢村甩点、捎转邮件现象,邮件妥投率始终保持在100%,至今从未接到过客户的投诉。
2000年12月的一天,天下着大雪,牛军旗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雪去投递邮件。当他骑到府城街道小尚村时,由于路滑,牛军旗连人带车摔到沟里,幸好被路过的村民看到,将他从沟里扶了出来。牛军旗浑身都湿透了,衣服也结了冰,被冻得直打哆嗦,大家劝他改天再送吧。牛军旗却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些信件有可能是亲人寄过来的,用户还在家着急等着呢。”倔强的牛军旗只是喝了点热水,便硬撑着继续投递信件和报纸去了。直到16时,牛军旗投送完最后一封邮件才返回投递班。
在和用户交往过程中,不论男女老少,牛军旗始终态度热情,时间久了就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投递段上的用户都亲切地称他“老黄牛”。2011年7月的一天,牛军旗接到一封来自新乡的挂号信,几经查找都没找到收信人。正常情况下,在改退批条上勾选“查无此人”,就可以把信件退回去。可牛军旗不死心,他根据信封上留的电话号码,将电话打了过去。寄信人叫盛丽华,是30多年前的下乡知识青年,下乡时,她和好姐妹张尚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退休在家,愈发想念当年的患难姐妹,为见上一面,她才写信试图寻找到曾经的姐妹。牛军旗说:“我一定要找到收件人,圆了她们的这个梦。”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根据提供的线索挨家挨户地查找,去辖区派出所寻求帮助,去档案室查找……只要能想到的方法他都尽力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天的辛苦查找,他终于找到了张尚珍,并将信件交到了她手上。两位好姐妹如愿以偿地见了面,久别重逢,欣喜相拥。两姐妹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专门做了一面锦旗送给这个素昧平生的投递员。
牛军旗十分热心,除了送报送信外,还常常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帮助孤寡老人送包裹、取汇款、代写书信、代寄包裹,如今大伙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家住中站区府城街道南敬村的李会民老人今年已经70岁了,儿女们都在外地打工。每个月孩子们都要给老人汇款。由于老人行动不便,牛军旗义务担负起了每月为其取款的责任,并经常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年复一年,一干就是20多年。李会民逢人便夸:“不知道咋修来的福气,摊上军旗这么个好孩子,比俺亲儿子还亲呢!”
牛军旗自从穿上这一身绿衣,就一心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为用户的真诚服务上来,为此他一次又一次与爱情失之交臂。一次相亲,女方认为他做投递员工作很辛苦,而且工资不高,给他提了一个条件:要想继续谈,必须辞去这个工作;要想继续干这项工作,就立马分手。牛军旗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了后者。就这样,至今牛军旗仍然穿着那件让他钟情的绿衣。
干一行,爱一行。牛军旗就是坚定这样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靠着自身对邮政的热爱和对用户的深入了解,赢得了段道用户的认可,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这就是牛军旗,无愧于那身绿色的邮政制服,他就像府城街道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更是“绿衣使者”中的一个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