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喜
这部文集,凡六部分61篇文章,包括后记、再版后记,共63篇文章。第一部分,杂说拾遗6篇。第二部分,往事漫议9篇。第三部分,名家印象6篇。第四部分,前言后语11篇。第五部分,诗苑撷草10首。第六部分,由书及人19篇。统揽其著,感受有三。
广而博。一由形式看,着重指作品的体裁,有散文、随笔、诗赋、序言、后记,还有文学评论。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反映出作者尝试着各具的文学方式反映生活,体现思想感情。讴歌人事,讴歌河山,讴歌美好。同时,也说明大家名人及文朋诗友,对作者的认可度和赞誉情。二由内容看,一方面,作者写自己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作者写别人,母亲、师长、同学、名家。还有一方面,是别人写作者,为其著作序,为其著读评。由是看,形式与内容,广阔而厚博。
人而事。这部文集,虽体式多样,内容丰繁,可细究起来,无非一二。一而写人,二而叙事。人与事,是其文集的基础,原因是人事本身就是人世的主题。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应有之义。在作品里,无论作者写自己、赞别人,还是别人写作者、誉作者,文学层面,体现人情、事情;文论述评,彰显事理、世理。但始终离不开感情与理性的角度,对人世社会进行阐释和抒怀。由其著,可领略作者对人世社会、山川祖国的赤诚与热爱。真可谓,一心向真,一心向善,一心向美。
情而理。这部文集中,无论由哪种角度看人、看事、看社会、看自然,其情与理,是作品内容或明或隐的两条基线。感情与理智,心路与理路,统摄全著。如何做人?如何工事?是其作品的筋脉和风骨。正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对这部文集的推荐语所说,“这是一位知名作家、理论家的重磅力作!读者既可饱览作者30余年的心路历程,又可领略作者对孙中山、张恨水、萧乾、穆青、舒乙等领袖大家的独特感悟,还可窥知邵华、王梦奎、王伟光、孙庆聚、韩庆祥等学界名流对作者的中肯赞誉......”因此,写到这里,是否可以说,一部文集广而博,思想内容人而事,精神风骨情而理。
这部文集,既有文学,又有理学。虽不全属文学,可偏重的是文学。因此,具有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味。如果将这部文集比作一座花园的话,那么,这座花园里,有那么一些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鲜艳夺目。滋心怡神,自不必说。如果将这部文集比作一席盛宴的话,有那么一些菜肴味道鲜美、吃品可口。强身健体,毋庸赘言。总之,这部文集,既洋洋大观,又风味毕现,汇集并展示着作者多方面、众领域的人文情愫、思想学养并理论建树。掩卷思去,大有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之气象,又有人事纵横、情理互现之大度。此著,装帧大方,字迹清秀。内容图文并茂,版本精良厚重,实属一部由形式到内容的上乘之作、不可不读之佳作!